江苏省泗洪县七年级生物上册第3单元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说课稿(新版)苏科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包括食物的种类、营养素的分类、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以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章节内容与七年级学生已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有关联,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生理系统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将已有知识拓展到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进一步理解食物对人体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科学探究和健康意识等核心素养。通过学习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学生能够形成对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基础的正确认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学会分析食物成分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增强健康饮食的意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七年级学生已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了解细胞、组织、器官等概念,以及人体的基本生理系统。在营养学方面,学生可能对食物的基本分类有一定了解,但对于食物中的营养素、消化吸收过程以及营养均衡等方面的知识较为陌生。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食物和健康问题通常具有较高的兴趣,愿意了解如何通过饮食保持健康。学生的能力方面,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初步的分析能力,但在深入理解食物与人体健康复杂关系时,可能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学生中既有喜欢直观感受和动手操作的学习者,也有偏好理论学习和逻辑推理的学习者。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食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1)理解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消化吸收的复杂过程;(2)如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饮食行为相结合;(3)识别和评估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此外,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对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以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饮食中。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物模型(消化系统模型)、食物样本、实验器材(显微镜、试管等)。
-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信息化资源:营养学相关的科普视频、食物营养成分表、健康饮食指南等电子文档。
-教学手段:PPT演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操作、课堂提问。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对身体有什么作用吗?它们是如何帮助我们成长的?
-展示一系列食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食物的外观和种类。
-提出问题:食物中包含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2.讲授新知(20分钟)
-食物的种类和营养素:介绍食物的分类,如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奶制品等,并讲解各类食物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
-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解释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展示消化系统模型,讲解食物从口腔到大肠的消化吸收过程。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强调营养均衡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介绍如何通过合理搭配食物来满足身体需求。
-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
2.如何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
3.如何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食物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回顾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如食物种类、营养素、消化吸收过程等。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自己喜爱的食物的营养成分。
-设计一份简单的饮食计划,确保营养均衡。
-撰写一篇关于营养均衡的短文,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食物的种类、营养素的分类、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以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等基本知识。他们能够识别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了解不同营养素对人体健康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食物获取这些营养素。
2.思维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观察、讨论、实验等活动,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现象,如如何判断食物的营养价值,如何选择健康的食品等。
3.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亲身体验了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他们能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饮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