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中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引导学生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交融共进的历史进程。
2.提升学生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经济、社会与文化现象,学会运用史料解读历史。
3.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和多元文化的特点。
4.培养学生家国情怀,让学生认识到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影响。通过分析各民族政权并立、和战互见的历史现象,理解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复杂性。
-重点二:经济形态的多样性。探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经济区域特色的形成,如宋代的商业繁荣和元代的统一币制。
-重点三:文化成就的多元性。分析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宋代的文人画和金代的书法艺术。
2.教学难点
-难点一:民族融合与冲突的内在机制。帮助学生理解民族融合背后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因素,如辽、宋、夏、金之间的和亲政策与战争。
-难点二: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变化。引导学生分析经济活动与社会阶层、土地制度之间的关系,如宋代的土地兼并和农民起义。
-难点三:文化成就的传承与创新。探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如元曲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帮助学生构建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社会与文化的整体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民族关系、经济现象和文化成就等话题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历史事件或人物,引导学生分析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历史场景和文物,增强教学直观性。
2.网络资源整合:引入网络历史资料库,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信息检索能力。
3.互动式教学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练习,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时期的特色。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辽宋夏金元时期有哪些了解?这一时期有哪些显著的历史特征?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授新课(15分钟)
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5分钟)
-讲解辽、宋、夏、金各民族政权的兴衰更迭。
-分析民族关系中的和战互见现象,如宋辽和议、宋夏和亲等。
-提问:这些民族关系对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5分钟)
-讲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如宋代的农业技术和商业繁荣。
-分析经济现象背后的社会结构变化,如土地兼并和农民起义。
-提问:经济活动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5分钟)
-讲解书法、绘画、科技等方面的成就,如宋代的文人画和金代的书法艺术。
-分析不同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对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提问:这些文化成就对后世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讨论:各小组选取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或文化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
课堂提问(5分钟)
-针对讲授内容,提出几个关键问题,如民族关系的特点、经济发展的影响等。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总结。
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模拟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历史人物的生活和思想,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民族关系、经济和社会文化成就的重要性。
-提出拓展问题,如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经验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紧扣实际学情,凸显重难点,通过双边互动解决问题,拓展核心素养能力。教学时长共计45分钟。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历史地图:提供各民族政权的疆域分布,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民族关系和地理环境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历史文献选读:选取《宋史》、《辽史》、《金史》等史书的节选,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
-艺术品鉴赏:展示辽宋夏金元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