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生物下册4.2.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2年9月15日星期四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学习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让学生理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学生将学会从食物中识别不同营养素,了解其作用和来源,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为未来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及其功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讲解每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作用,以及缺乏或过量摄入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
-食物来源与食物标签的识别: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从食物标签中获取营养信息,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
2.教学难点:
-营养素的作用机制:解释蛋白质如何构建身体组织,脂肪如何提供能量和储存热量,碳水化合物如何作为能量来源等。
-营养不良的判断标准:区分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所需的营养素摄入量,以及如何根据个人情况调整饮食。
-饮食习惯与健康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偏食)对健康的长期影响,并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相关的教材和笔记纸。
2.辅助材料:准备食物营养成分表、食物图片、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图表等。
3.实验器材:准备显微镜、食物样本、实验指导书等,以便进行食物成分观察实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布置实验操作台,并准备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不同种类的食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每天吃的食物中都包含哪些成分?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吃这么多种类的食物?食物中到底包含哪些对人体有益的成分?
-引入课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2.讲授新知(20分钟)
-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及其功能:
-蛋白质:展示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如构建身体组织、参与酶的活性等。
-脂肪:讲解脂肪的类型、功能及在人体中的作用,如储存能量、保护内脏等。
-碳水化合物:介绍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功能,以及其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维生素:解释维生素的种类、作用和缺乏症。
-矿物质:讲述矿物质的作用、分类和缺乏症。
-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讲解营养均衡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举例说明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导致的问题。
-食物来源与食物标签的识别:
-展示食物标签,讲解如何从标签中获取营养信息。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不同食物的营养成分,并总结如何选择营养均衡的饮食。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种食物,分析其营养成分,并讨论如何将其纳入日常饮食。
-课堂提问:针对不同营养素,提问学生如何从食物中获取这些营养素。
-实践操作:让学生尝试阅读食物标签,找出其中的营养成分。
4.课堂小结(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食物中主要营养素的种类、功能及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物的营养成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调查家庭成员的一日三餐,记录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素,并分析其营养均衡情况。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讨论如何改进家庭成员的饮食习惯。
拓展与延伸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营养学基础》:介绍营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营养素的作用、食物来源和营养平衡等。
-《健康饮食指南》:提供不同年龄段和性别人群的健康饮食建议,以及如何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食物营养标签解读》:指导学生如何正确阅读食物标签,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热量信息。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调查自己家乡的特色食品,了解其营养成分和传统食用方法。
-通过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研究特定营养素的作用和食物来源。
-设计一个关于营养均衡的食谱,包括早餐、午餐和晚餐,并解释每个餐次中营养素的搭配。
-观察和记录自己一周内的饮食习惯,分析营养摄入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探究不同烹饪方法对食物营养成分的影响,如蒸、煮、炸等,并分析其优缺点。
-通过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例如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
-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营养健康的小论文,提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