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以“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过程及重要事件,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核心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解放战争中的关键事件,理解中国革命的发展脉络。提升历史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实证,探讨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战争对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解放战争的战略阶段划分及其特点;
②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及其历史意义;
③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和战略决策。
2.教学难点,
①解放战争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与历史条件的关系;
②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分析,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因素;
③学生对解放战争历史意义的理解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讨论法,引导学生梳理解放战争的历史脉络,并鼓励学生在讨论中提出问题,深化对战争策略和胜利原因的理解。
2.通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解放战争中的关键决策过程,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情感投入。
3.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历史影像资料和地图,直观展示战争进程和战略布局,帮助学生形成空间概念和时间感知。
4.设计“解放战争胜利因素分析”项目,让学生分组研究,培养合作学习和研究能力。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激昂歌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为引子,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人民解放战争”。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国内外形势,以及国共两党的关系和内战的潜在危机。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1.解放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解放区的建立、国民党政权的困境以及国内外环境的变化。
2.解放战争的战略阶段划分,介绍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役和重要转折点。
3.解放战争中的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分析其胜利的原因。
-举例说明:
1.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为例,讲解战役的特点和历史意义。
2.通过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战役中的关键决策和战斗场景。
-互动探究:
1.引导学生讨论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的英勇表现和战术创新。
2.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深层原因。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绘制解放战争路线图,标注重要战役和事件。
-教师指导:
1.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2.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解放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的领导作用,以及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查阅资料,撰写一篇关于解放战争中一位英雄人物的短文。
2.准备下节课的课堂讨论话题:“解放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如何进行国家建设?”
-要求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作业,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献资料:如《毛泽东选集》中的相关文章,记录了解放战争中的战略决策和思想指导。
-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过《解放日报》、《新华日报》等了解当时的新闻报道和社会舆论。
-解放战争时期的照片和影像资料:通过历史照片和纪录片,直观感受战争场景和英雄人物形象。
-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详细查看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地图,理解战略布局和战役进程。
-解放战争时期的文艺作品:如电影《英雄儿女》、小说《红岩》等,通过艺术形式加深对解放战争的理解。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毛泽东选集》中关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论述,如《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深入理解解放战争的理论基础。
-建议学生收集解放战争时期的报纸和杂志,通过阅读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
-组织学生观看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录片,如《解放战争纪实》,通过影像资料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牺牲。
-利用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源,获取解放战争时期的地图,分析战略部署和战役进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历史观。
-引导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的历史讲座,邀请历史学者或老红军讲述解放战争的故事,增强学生的历史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