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1.2在社区中生活说课稿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结构和功能,帮助学生认识社区在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结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1.2章节内容,我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创新能力及社会参与意识。通过认识社区的基本功能和作用,学生将提升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强对社区生活的归属感和参与度。同时,通过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生将锻炼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态度,为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现代公民奠定基础。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社区的概念、功能和作用,掌握社区的基本结构。
②学会观察和分析社区中的社会现象,培养对社区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2.教学难点
①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理解社区与个人生活的紧密联系。
②如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社区参与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社区相关的图片、图表以及社区活动的视频资料,以便更直观地展示社区生活。
3.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播放设备,以及用于小组讨论的便签纸和彩笔。
4.教室布置:将教室划分为小组讨论区,每组配备桌椅和讨论所需的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创设情境:展示一系列社区活动的照片,如社区运动会、环保活动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活动在哪里举行吗?它们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社区对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并询问:“你们认为社区是什么样的一个地方?社区对你们有哪些作用?”
2.讲授新课(用时20分钟)
-简介社区概念:讲解社区的定义、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理解社区的概念。
-社区功能分析:详细介绍社区的各种功能,如服务功能、教育功能、文化功能等,并举例说明。
-社区参与方法:教授学生如何参与社区活动,如何为社区做贡献,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性。
3.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社区活动,讨论该活动对社区的影响以及如何参与其中。
-分享与反馈:每组选取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对每个小组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总结。
4.巩固练习(用时5分钟)
-快速问答:教师提出关于社区的问题,学生快速回答,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题: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进一步巩固社区的概念和功能。
5.课堂总结(用时2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社区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6.作业布置(用时3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自己所在社区的某个活动,并写一篇关于该活动的短文,描述活动的意义和自己的参与感受。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和快速问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区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区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社区历史:介绍社区的发展历程,包括社区的形成、变迁以及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帮助学生理解社区的历史背景。
-社区文化:探讨社区的文化特色,如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地方特色等,让学生了解社区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社区规划:分析社区规划的原则和方法,包括社区布局、公共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使学生认识到社区规划的重要性。
-社区服务:介绍社区服务的种类和作用,如社区养老、医疗服务、教育培训等,让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的全面性。
-社区管理:讨论社区管理的模式和机制,包括物业管理、社区自治、居民参与等,帮助学生理解社区管理的复杂性。
-社区参与案例:分享国内外社区参与的典型案例,如社区志愿者活动、社区环保项目等,激发学生参与社区活动的热情。
2.拓展建议
-实地考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观本地的社区,观察社区环境、设施和服务,亲身感受社区生活的实际情况。
-采访社区居民:组织学生采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对社区的看法和需求,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和同理心。
-社区服务体验: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如社区清洁、敬老院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社区规划提案:鼓励学生提出针对社区规划的提案,如改善公共设施、增加绿化面积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区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