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说课稿新人教版。本课选自《庄子》二则寓言故事,旨在引导学生领略庄子独特的哲学思想和寓言艺术,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庄子思想,提高文学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增强审美情趣和文化意识。学生将通过阅读《庄子》寓言,学习运用文学语言表达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感受庄子哲学的深邃与寓言的生动,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庄子寓言的寓意: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引导学生理解《庄子》中的寓言故事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例如,通过《庖丁解牛》一文,学生需把握庖丁对牛的解剖技艺与道家的顺应自然、游刃有余的思想。
-分析寓言的艺术手法:重点在于让学生识别并分析寓言中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北冥有鱼》中通过鲲鹏变化的故事,分析其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
2.教学难点
-庄子哲学思想的解读:庄子思想深邃,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理解其哲学内涵有一定难度。例如,在《逍遥游》中,理解“逍遥”的真正含义,即顺应自然、无拘无束的生活状态。
-寓言故事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将古代寓言与现代生活实际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例如,如何将《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应用到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语文教学平台、在线教育资源网站
-信息化资源:《庄子》原文及注释、相关哲学思想介绍视频、寓言故事解读文章
-教学手段:PPT课件、教学案例、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庄子》中的著名寓言“鲲鹏变化”为引子,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故事吗?它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引导学生回忆寓言的特点和作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庄子》二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和《北冥有鱼》的背景、寓意和艺术手法。
-举例说明:以《庖丁解牛》为例,分析其象征意义和艺术效果,如庖丁对牛的解剖技艺与道家的顺应自然、游刃有余的思想。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寓言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寓言的寓意。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选一个寓言故事,尝试用现代语言进行解读,并分享给小组。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庄子寓言的哲学思想和艺术价值。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庄子寓言中的智慧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庄子》中的其他寓言故事,挑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撰写一篇读后感,分析故事中的哲学思想和艺术手法。
-提醒学生:读后感需结合自身实际,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组织学生观看与《庄子》相关的纪录片或电影,进一步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和寓言故事。
-邀请学生分享观看心得,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庄子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学习收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庄子》其他寓言故事:除了本节课所选的《庖丁解牛》和《北冥有鱼》,还可以引入《东郭先生与狼》、《邯郸学步》等寓言故事,让学生了解庄子寓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庄子哲学思想简介:提供庄子哲学思想的简要介绍,如道家的自然观、无为而治等,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寓言背后的哲学基础。
-有关庄子的历史背景:介绍庄子的生平、时代背景以及他与儒家、墨家等学派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庄子寓言产生的文化土壤。
2.拓展建议:
-阅读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庄子》全书,特别是《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通过原著阅读加深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理解。
-比较阅读:鼓励学生比较阅读庄子与其他哲学家的作品,如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等,探讨不同哲学思想之间的异同。
-演讲与写作: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