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我们身边的物质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01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9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知道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认识分子的基本性质,如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等,并能用这些性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能从微观角度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运用类比、想象、模型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微观粒子的特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体会化学学科的魅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子、原子概念的形成。

-分子的性质及用分子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微观区别。

2.教学难点

-对分子、原子概念的理解,尤其是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行为。

-从微观角度解释一些抽象的化学现象和概念,如扩散现象、物质的三态变化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创设情境: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如水的蒸发、蜡烛的燃烧、蔗糖的溶解等。

提问引导: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物质的变化。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些物质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们身边的物质》,探索物质的奥秘。

(二)分子的存在(5分钟)

展示图片:展示苯分子的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用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图片。

讲解:科学家通过先进的技术已经能够观察到分子的存在,这些图片充分证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举例说明:在生活中,我们能闻到花香、酒精的气味,湿衣服会晾干等现象,都能间接证明分子的存在。因为花香、酒精的气味是由一些具有挥发性的分子不断运动到空气中,再进入我们的鼻腔,刺激嗅觉神经而产生的;湿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逐渐扩散到空气中去了。

(三)分子的性质

1.分子在不断运动(10分钟)

-实验探究:

-向盛有2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观察现象。

-提问: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品红为什么会在水中逐渐扩散呢?

-学生回答后总结:品红在水中逐渐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在不断运动,进入到水分子的间隔中。

-拓展延伸:

-举例: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如打开香水的瓶盖,很快就能闻到香味;把盐放入水中,水会变咸等。

-思考:温度对分子的运动速率有什么影响呢?

-演示实验:分别向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观察现象。

-现象:热水中红墨水扩散得更快。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2.分子之间有间隔(10分钟)

-实验探究:

-酒精与水混合的体积变化:取一支100mL的量筒,先倒入50mL水,再缓慢倒入50mL酒精,观察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

-现象: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小于100mL。

-分析:这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大小不同,它们相互挤占了对方分子间的间隔。

-举例说明:

-物质的三态变化:固态物质中,分子间的间隔较小,所以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物质中,分子间的间隔较大,所以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态物质中,分子间的间隔很大,所以气体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压缩空气:给自行车车胎打气时,空气能被压入车胎中,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

3.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5分钟)

-讲解: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

-举例说明:这充分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例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