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寡人之于国也市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1.42 KB
总页数:1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63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如河内凶弃甲曳兵而走以五十步笑百步等。

-准确、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梳理文章思路,分析孟子的论辩艺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学习运用比喻说理、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和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理解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民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把握文章的主旨。

-学习孟子的论辩技巧和说理方法。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局限,领会孟子层层深入的论证过程。

三、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理解文意,加深记忆。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观点,共同解决疑难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播放一段关于当今社会一些地区贫困、饥饿等民生问题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社会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然后提问:面对这些民生问题,如果你是一国之君,你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改善呢?由此引出课题《寡人之于国也》,让学生了解孟子生活的时代背景以及他所倡导的政治主张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关系。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2分钟)

1.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孟子的生平、思想主张及在儒家学派中的地位。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倡性善论。

2.背景介绍

战国时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梁惠王为了扩大疆土,聚敛财富,连年征战,却未能实现国家的富强。他向孟子请教治国之道,孟子便在与他的对话中阐述了自己的仁政思想。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

1.教师范读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在范读过程中,重点强调以下字词的读音和停顿:

-河内凶中凶读xiōng,意为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弃甲曳兵而走中曳读yè,意为拖着;走读zǒu,意为逃跑。

-数罟不入洿池中数读cù,意为细密;罟读gǔ,意为网;洿读wū,意为深。

-鸡豚狗彘之畜中豚读tún,意为小猪;彘读zhì,意为猪;畜读xù,意为畜养。

2.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跟随教师范读,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文章的内容和节奏。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

3.全班齐读

全班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文章内容,营造朗读氛围。

(四)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20分钟)

1.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重点字词和句式讲解

-实词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寡人,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凶,如前面所述,指荒年。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中加,更。

-弃甲曳兵而走中兵,兵器。

-谷不可胜食也中胜,尽。

-数罟不入洿池中数罟,细密的渔网。

-斧斤以时入山林中斤,斧头的一种。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中畜,畜养;时,季节。

-七十者衣帛食肉中衣,名词作动词,穿。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中王,名词作动词,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虚词

-寡人之于国也中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则移其民于河东中于,到。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中以,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