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1.53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5.16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说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概念、组成要素和工作过程。

-理解GIS在资源调查、环境评估、灾害监测、城市管理等领域的应用。

-学会运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操作,如图层叠加分析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GIS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GIS软件操作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其掌握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让学生认识到GIS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实用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要素和工作原理。

-GIS在不同领域的典型应用案例及分析。

2.教学难点

-理解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及其应用原理。

-引导学生运用GIS解决实际地理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重要知识点,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多个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GIS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演示法:利用GIS软件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GIS的工作过程和空间分析功能。

4.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GIS软件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展示一组不同类型地图(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图能够提供哪些地理信息?它们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接着,展示一些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如卫星遥感图像、导航地图等)获取的动态地理信息场景,如实时交通路况、森林火灾监测等,提问学生:这些复杂的地理信息是如何获取、处理和分析的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二)讲解新课(30分钟)

1.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5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讲解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定义: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通过简单的比喻,帮助学生理解GIS的本质:就像一个智能的地理数据仓库和分析中心,它能够将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并为我们提供各种有用的地理信息和决策支持。

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10分钟)

-硬件设备:展示计算机、服务器、数据采集设备(如GPS接收机、全站仪等)、存储设备(如硬盘、光盘等)等硬件图片,讲解它们在GIS中的作用。硬件是GIS运行的基础平台,用于数据的采集、存储和处理。

-软件系统:介绍GIS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如数据输入与编辑、数据管理、空间分析、数据输出等。以常见的GIS软件(如ArcGIS、MapGIS等)为例,说明软件在GIS中的核心地位,它负责对地理数据进行各种操作和分析。

-地理数据:展示一些不同类型的地理数据,如矢量数据(点、线、面要素)、栅格数据(卫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等),讲解地理数据是GIS的血液,是GIS进行分析和处理的对象。地理数据具有空间性、属性性和时间性等特点。

-人员:强调GIS专业人员在系统建设、维护和应用中的重要性。他们负责数据采集、系统开发、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等工作,是GIS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3.地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过程(10分钟)

利用PPT动画演示GIS的工作过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输出与显示等环节。

-数据采集:通过野外测量、遥感影像、GPS定位等方式获取地理空间数据。例如,在进行城市地形测量时,使用全站仪采集地形点的坐标和高程信息;利用卫星遥感获取大面积的土地利用现状影像数据。

-数据录入: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中,进行格式转换和预处理,使其符合GIS软件的要求。

-数据存储:把处理好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于管理和查询。数据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