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包括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冶炼、合金的制备等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内容与学生之前学习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和“物质的分类”等章节知识密切相关,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探究能力,通过金属活动性实验,提升观察、分析、推理和实验操作的技能。增强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同时,通过金属合金的介绍,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重点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理和应用,能正确判断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
2.金属的冶炼:掌握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
难点:
1.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记忆和应用:学生可能难以记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
2.金属冶炼过程的原理理解:学生可能对金属冶炼的化学过程理解困难。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设计练习题强化应用。
2.利用多媒体资源,结合动画或视频,详细讲解金属冶炼的化学原理,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同时,设置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突破理解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投影仪、实物金属样品、试管、酒精灯、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等实验器材。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学生作业。
-信息化资源: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动画或视频、金属冶炼过程的科普文章或纪录片。
-教学手段:PPT课件、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在线测试。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例如,发布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视频,要求学生观看并记录不同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金属的性质”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例如,提问学生“为什么某些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例如,通过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点。
例如,学生通过阅读,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排列原理。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例如,学生思考“为什么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例如,学生提交一份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思维导图。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金属的冶炼”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播放金属冶炼的纪录片片段,引发学生对金属冶炼过程的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例如,讲解铝的电解冶炼过程,解释电解原理和设备。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冶炼技能。
例如,小组讨论不同金属的冶炼方法,角色扮演冶炼工,进行模拟实验。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例如,解答学生关于金属冶炼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问题。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金属冶炼知识的应用。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金属冶炼的知识点。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冶炼技能。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金属的冶炼”课题,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例如,布置分析金属冶炼对环境影响的作业。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金属冶炼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例如,推荐相关的科普书籍和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