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一、教学内容
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本课节选自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主要内容包括:明朝的建立和巩固、明清鼎革、清军入关和清朝初期统治等。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明朝的兴衰过程,认识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清朝入关后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历史思维:通过分析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增强对中华文明发展历程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文化理解: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文化特点,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文化自信。
4.社会责任:引导学生认识历史事件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巩固统治的措施。
②明清鼎革的历史事件,包括李自成起义、南明政权和清朝的建立。
③清军入关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④清朝初期统治的特点,如对少数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2.教学难点
①明朝建立和巩固统治的历史条件及其与当时社会矛盾的关系。
②明清鼎革时期的历史复杂性,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多方面因素。
③清军入关后,明清两代政权交替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④如何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明清时期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明朝宫殿模型、清军入关的地图动画等,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3.教学工具:准备白板或投影仪,以便展示教学内容和多媒体资源。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便于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确保教室环境整洁,为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创造良好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明朝建立和清军入关的历史纪录片片段,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历史场景。
2.提出问题:观看视频后,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视频中看到了哪些历史事件?这些事件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简要总结。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明朝建立
①讲解明朝建立的历史背景,包括元朝的衰落、农民起义等。
②分析明朝建立的过程,如朱元璋的崛起、明朝政权的建立等。
③讲解明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如推行科举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等。
用时:5分钟
2.明清鼎革
①讲解明清鼎革的历史背景,包括李自成起义、南明政权等。
②分析明清鼎革的过程,如明朝的灭亡、清朝的建立等。
③讲解明清鼎革的历史意义,如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用时:5分钟
3.清军入关
①讲解清军入关的原因,如明朝的腐败、农民起义等。
②分析清军入关的过程,如多尔衮率军入关、清朝政权的建立等。
③讲解清军入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统一多民族国家、文化交融等。
用时:5分钟
4.清朝初期统治
①讲解清朝初期统治的特点,如对少数民族政策、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等。
②分析清朝初期统治的历史意义,如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等。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课堂提问: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提问,如明朝的建立过程、明清鼎革的历史意义等。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清朝初期统治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4.小组汇报: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3.教师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和难点。
4.学生提问: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教师解答。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教师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分析历史现象中的重要性。
2.学生反馈:学生反馈对本节课的学习心得和收获。
教学过程总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明朝的建立过程,包括朱元璋的崛起、明朝政权的建立等历史事件。
-学生理解并能够阐述明清鼎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因素。
-学生掌握清军入关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