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框师生交往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第六课师生之间第2框师生交往》。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框内容与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师生关系知识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将已有知识体系进行扩展,深化对师生交往的理解。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包括: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认识到师生关系的平等性和相互尊重的重要性;2)提高沟通能力,学会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3)增强法治意识,了解师生交往中的法律规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形成和谐师生关系,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认识到师生之间是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能够在师生交往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
难点:
1.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师的立场和难处。
2.在面对师生冲突时,能够运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
解决办法:
1.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师生关系的复杂性,帮助学生理解师生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尊重。
2.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反馈等,并在实际操作中练习。
3.组织法律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师生交往中的法律规范,培养法治意识,提升解决冲突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设备、互动白板。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互动。
3.信息化资源:师生交往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素材、案例分析文档。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师生角色扮演道具)、卡片游戏、小组讨论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开场白: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师生之间》这一课,让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在小学阶段,你们是如何与老师相处的?请谈谈你们的感受和体会。
2.学生分享: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相处的经历和感受。
3.老师总结:在小学阶段,师生之间是充满温馨和信任的。那么,到了中学,师生关系会发生哪些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导入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师生关系是怎样的?是老师管教学生,还是学生尊重老师?为什么?
2.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
3.老师引导: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学习本课,深入了解师生关系的本质。
三、课文主旨内容探究
1.老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师生关系的定义和描述。
2.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关内容。
3.老师总结:师生关系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基础上的,是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
四、重点难点突破
1.老师提问:在师生交往中,如何处理与老师的分歧?
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与老师产生分歧时的处理方法。
3.老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出与老师交往中处理分歧的方法。
4.老师提问: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
5.学生回答: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问题。
6.老师总结: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首先要尊重老师,其次要善于倾听,最后要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案例分析
1.老师展示一个师生交往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的师生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师生关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3.老师点评: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出在师生交往中应注意的问题。
六、小组合作学习
1.老师布置任务: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设计一个师生交往活动方案。
2.学生分组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师生交往活动方案。
3.小组展示: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案,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4.老师点评:老师对每个小组的活动方案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七、课堂小结
1.老师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对师生关系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学生分享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的收获。
3.老师总结:师生关系是学校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我们要学会尊重老师,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
八、作业布置
1.老师布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写一篇关于师生关系的短文,分享自己与老师相处的美好时光。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九、下课
1.老师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师生之间》这一课,希望你们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与老师建立和谐的关系。
2.学生下课:学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