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2.1.4食品安全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2024年七年级生物下册2.1.4食品安全”为主题,结合冀教版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食品安全意识。教学活动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为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生命观念,认识食品中的生物成分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提升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食品添加剂的作用和危害;强化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积极参与维护公共健康。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了解食物的基本成分和营养作用,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全面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生活现象和健康问题有较高的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学习风格上,学生多倾向于通过实践操作和互动交流来学习,对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活动表现出较高的参与度。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复杂性感到困惑,难以理解食品添加剂的合法与非法使用界限;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遇到实验材料选择、实验步骤掌握等方面的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冀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材,以便于课堂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食品安全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增强直观教学效果。
3.实验器材:准备食品样品、显微镜、培养皿等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操作的顺利进行。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摆放实验操作台,营造有利于学生互动和探究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案例,提问学生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激发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兴趣。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基础知识,为学习新内容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污染的来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如食品中毒、食品添加剂滥用等,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识别和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食品安全宣传海报或宣传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师指导: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练习。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
-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一)导入
1.展示食品安全新闻案例,提问学生如何看待食品安全问题,激发兴趣。
2.回顾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等基础知识。
(二)新课呈现
1.讲解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食品污染的来源、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作用等内容。
2.结合实际案例,如食品中毒、食品添加剂滥用等,帮助学生理解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识别和预防食品安全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解决方案。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设计一份食品安全宣传海报或宣传册,提高实践能力。
2.教师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课堂总结
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食品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调查家中或周围环境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并撰写调查报告。
2.鼓励学生与家人、朋友分享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食品安全法》的相关条款解读,帮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法规的基本框架。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详细说明,让学生了解不同食品添加剂的用途和限制。
-《营养学基础》中关于食物营养成分和人体健康关系的章节,扩展学生对营养学知识的理解。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调查本地市场中的食品,了解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和含量。
-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不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品质的影响,如颜色、味道、保质期等。
-组织学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