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上学期《消费及其类型》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高中政治上学期《消费及其类型》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2年10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1.思想政治认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消费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
2.科学精神:通过分析消费类型,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问题的能力。
3.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了解消费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
4.公共参与:鼓励学生在消费活动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
三、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强。然而,由于他们刚刚从初中进入高中,政治学科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可能还不太适应。以下是本节课针对学生的具体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学生对消费及其类型的基础知识了解有限,可能对消费的本质、类型、影响因素等概念较为模糊。因此,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消费观念。
2.能力素质: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存在差异,部分学生可能缺乏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行为习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消费行为可能存在盲目、浪费等问题。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4.学习兴趣: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消费及其类型这一主题不感兴趣。教师需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本节课的学习将对学生的消费观念、法律意识、公共参与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消费及其类型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消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消费行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个人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展示:利用PPT展示消费数据、图表,直观呈现消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视频教学:播放与消费相关的纪录片或短片,增强学生对消费行为的感性认识。
3.在线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论坛、互动平台,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促进知识的深度学习。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一组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图片或视频,提问学生:“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消费类型?为什么?”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消费的基本概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a.消费的定义和分类
b.按交易方式分类: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c.按消费目的分类: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举例说明:
a.通过实际案例,如购买住房、购买电子产品等,说明不同消费类型的特点。
b.分析消费者在不同消费类型中的心理和行为。
互动探究:
a.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身经验,讨论在不同消费类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b.案例分析:选择典型消费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消费类型和影响因素。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a.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编写一份简单的消费计划,应用所学消费类型知识。
教师指导:
a.对学生的练习和计划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b.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消费类型的重要性和正确消费观念的必要性。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a.查阅资料,了解我国近年来消费类型的变化趋势。
b.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分析自己的消费行为,并提出改进建议。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a.组织学生进行“消费知识竞赛”,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
b.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a.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b.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体验进行反思,提出改进建议。
六、知识点梳理
1.消费的定义
-消费是指消费者为了满足自身需求而购买商品或服务的经济活动。
2.消费类型
-按交易方式分类:
a.钱货两清的消费:消费者直接支付货币购买商品或服务。
b.贷款消费:消费者通过贷款购买商品或服务,后期分期偿还。
c.租赁消费:消费者通过租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