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单元第4课经济发展的差异说课稿商务星球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经济发展的差异”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激发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战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学生将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提升区域认知能力;通过思考经济差异背后的原因,培养人地协调观;通过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锻炼综合思维能力;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如绘制经济发展差异图,增强地理实践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地理知识,了解我国行政区划和部分地理环境特征。但在本节课之前,他们对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解可能较为浅显,缺乏深入的分析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经济发展差异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兴趣,因为他们对家乡及身边的经济现象有所了解。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力和归纳能力各有高低,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图像和地图来理解地理问题。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分析经济发展差异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经济数据的解读不够准确,二是缺乏对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原因的深入理解,三是将地理知识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结合的能力不足。此外,学生可能对复杂的经济概念感到困惑,需要教师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材,以便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查阅。
2.辅助材料:准备与经济发展差异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分布图、经济发展历程短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
3.教学工具:准备彩色粉笔、绘图工具等,以便在黑板上绘制经济发展差异示意图。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每个小组有足够的空间进行讨论和合作;在讲台上布置实验操作台,以便进行必要的课堂演示和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造成我国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3.学生回答: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经济发展的差异”。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教学目标: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分析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
a.我国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
b.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
3.教学过程:
a.我国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5分钟)
-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
-分析差异原因,如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
b.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15分钟)
-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如自然条件、历史背景、政策导向等。
-通过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原因的理解。
c.地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交通、资源、环境等。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我国经济发展差异对人们生活有哪些影响?”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地理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如何缩小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从政策、教育、资源等方面提出建议。
3.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并点评。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地理学习者,我们应该如何关注国家发展战略,为缩小地区间经济发展差异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并强调地理学科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和原因。
2.布置作业:收集家乡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其特点及原因,下节课分享。
总计用时: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理解经济发展差异的表现和原因,包括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因素的影响。
2.分析能力: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经济发展差异,识别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能够将这些因素与实际经济现象相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