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7《昆明的雨》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四制.docx
文件大小:17.13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49千字
文档摘要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说课稿新人教版五四制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7《昆明的雨》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0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昆明雨的细腻描绘,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2.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力,通过学习《昆明的雨》,让学生了解地域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尊重和包容。

3.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八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基本的文学常识、词语运用、句子结构等。在阅读方面,他们已经接触过多种文体的文学作品,对散文有一定的理解。然而,对于《昆明的雨》这样的地域特色散文,学生可能对昆明及其雨季的文化背景了解有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八年级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于描写自然风光和地方特色的文章,他们的学习兴趣通常较高。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可能缺乏对地域文化和细腻情感把握的深度。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直观感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注重逻辑分析。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昆明的雨》时,可能会遇到对昆明地域文化的不了解,导致对文章背景的把握不准确。此外,文章中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独特的修辞手法也可能让学生感到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分析文章结构、主题和写作技巧时,可能会遇到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方面的挑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克服这些困难,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详细讲解昆明地理环境和雨季特点,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背景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昆明雨季的场景,让学生体验文章中的意境,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昆明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整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昆明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拓展知识面。

3.互动式教学软件:运用互动软件进行课堂练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昆明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自己对雨季的认识。随后,教师简要介绍《昆明的雨》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a.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语调,体会文章的意境。

b.分析文章结构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讲解文章的层次和逻辑关系。

c.理解修辞手法

教师讲解文章中使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作用。

d.感受作者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e.探究地域文化

教师简要介绍昆明地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中体现的地域特色,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

3.巩固练习(10分钟)

a.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文章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你认为作者为什么对昆明的雨情有独钟?

b.口头表达

每位学生用简短的口头表述,分享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章的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和地域文化等方面,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阅读和思考。

5.作业布置(5分钟)

a.阅读课后推荐的作品,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风格。

b.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雨季的短文,运用本节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c.下节课前,准备好分享你对《昆明的雨》的感悟和体会。

六、知识点梳理

《昆明的雨》是一篇描写昆明雨季景色的散文,以下是本节课的知识点梳理:

一、作者介绍

1.介绍作者沈从文的基本信息,如生平、作品风格等。

2.分析沈从文散文的特点,如细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修辞手法等。

二、课文内容分析

1.课文结构:

-开头:引出昆明雨季的背景,激发读者兴趣。

-主体:详细描绘昆明雨季的景象,包括雨前、雨中、雨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结尾:总结全文,表达作者对昆明雨的喜爱之情。

2.修辞手法:

-比喻:将雨滴比作珍珠,形象地描绘雨的细腻。

-拟人:将雨滴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