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长丰县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说课稿新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对外开放的重要性,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内涵、表现、影响,以及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基本格局和对外开放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开放意识,为我国参与国际竞争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政治认同,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支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提升科学精神,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发展法治意识,引导学生理解我国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的原则和法律法规。增强公共参与能力,鼓励学生关注国际经济形势,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重点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发展历程、表现形式,以及其特征如跨国性、互利性、风险性等。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强调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布局,包括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性。
-对外开放的意义:阐述对外开放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内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2.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难点在于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冲击,如资源环境压力、贸易摩擦、金融风险等,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我国对外开放的困境与对策:难点在于探讨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汇率波动等,以及相应的对策和策略。
-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的关系:难点在于理解对外开放与国家安全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国家安全。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系统讲解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政策,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我国应对策略进行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对外开放的实际效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演示:利用PPT展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数据图表,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
2.网络资源:引入相关视频、新闻报道,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信息的时效性。
3.互动软件:使用教学软件进行模拟互动,如模拟国际贸易谈判,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首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是经济全球化?它是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学生)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全球经济体系。
(教师)很好,经济全球化确实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它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
二、新课讲授
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
(教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经济全球化的内涵。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经济体系。
(学生)那么,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有哪些呢?
(教师)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主要包括跨国性、互利性、风险性和不可逆转性。跨国性是指经济活动跨越国界,涉及多个国家;互利性是指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风险性是指全球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不可逆转性是指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2.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学生)全方位是指什么?
(教师)全方位是指对外开放不仅包括贸易和投资,还包括科技、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多层次是指对外开放既有沿海地区的开放,也有内陆地区的开放;宽领域是指对外开放的范围广泛,包括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
3.对外开放的意义
(教师)那么,对外开放对我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教师)是的,对外开放对我国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二是引进外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三是提高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维护国家利益。
4.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我国应对策略
(教师)然而,经济全球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那么,我国是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呢?
(学生)我国应对挑战的策略有哪些?
(教师)我国应对挑战的策略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二是加强国内政策调整,提高自身竞争力;三是加强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