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七年级体育《身体素质—立定跳远、举重物》说课稿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以新人教版七年级体育教材为基础,结合胶南市大场镇中心中学学生实际情况,以立定跳远、举重物为主要教学内容,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通过设置合理的练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尊重运动规则,遵守体育道德的品格。
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通过立定跳远、举重物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3.强化学生运动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展迅速,精力充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在知识方面,学生对立定跳远、举重物等基础体育项目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的训练和技能提升。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运动技能、协调性和力量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由于缺乏正确指导而形成错误的运动习惯。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有待提高。部分学生可能因为体能不足或运动技能不佳而对体育课产生抵触情绪。在行为习惯上,学生表现出一定的自主性,但自我管理能力和纪律性有待加强。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体能水平和技能基础,设计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其次,要注重运动技能的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姿势和习惯,预防运动损伤。此外,加强团队协作和纪律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最后,通过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体育与健康》七年级上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动作示范视频。
3.实验器材:准备立定跳远沙坑、跳远板、举重物、计时器等器材,确保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练习区域和休息区,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尝试过立定跳远或举重物?你们觉得这项运动有什么特点?”
展示一些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运动项目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立定跳远和举重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技术要领,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立定跳远和举重物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立定跳远和举重物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多样性或复杂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立定跳远和举重物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立定跳远或举重物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基本概念、技术要领、案例分析等。
强调立定跳远和举重物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这些运动项目。
7.课后作业
目标:让学生巩固学习效果,提高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
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看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专业比赛视频,分析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并撰写一篇观后感。
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立定跳远和举重物的练习,记录自己的进步和遇到的问题,并在下一节课上与同学分享。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