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一、设计思路
本课以“广东省实验中学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为主题,结合新人教版教材,以培养学生地理阅读能力为核心。通过引导学生从地图的分类、比例尺、方向、图例等方面学习地图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感受地理信息,提高地理素养。设计思路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地图阅读技巧。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地理信息提取能力,能从地图中获取有效信息。
2.提升学生空间思维,理解地图的符号和表示方法。
3.增强学生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地理责任感,关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向的是七年级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但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体系相对复杂,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在能力方面,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正在形成,对于地图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需要加强。
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可能存在依赖教师讲解、课堂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这将对课程学习产生一定影响,因为地图阅读能力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有效掌握,将影响后续的地理学习和生活应用。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本节课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式教学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时,通过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图阅读的实际意义,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地理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例讲解地图的基本概念和阅读技巧。
2.设计地图拼图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地图的方向、比例尺等基本要素。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实际地图案例,提高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5.鼓励学生自主制作简易地图,实践地图绘制技巧,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学生熟悉的街道地图,引导学生思考地图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地图有哪些用途吗?”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后,教师总结地图的基本功能,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地图的阅读”。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讲解地图的分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并展示相应的实例。
-讲解比例尺的概念和类型,通过实际地图展示比例尺的应用。
-引导学生识别地图上的方向,介绍常见的指向标和经纬网。
-讲解地图图例和注记,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图例获取信息。
-通过互动问答,巩固学生对地图阅读技巧的理解。
3.巩固练习(10分钟)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获得一张不同的地图,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地图的阅读任务,包括标注方向、比例尺、图例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地图阅读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地图阅读的技巧?”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补充和强调。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本关于自然景观的书籍,并绘制一张简单的地图,标注重要地点和方向。
-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注意地图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进行作业展示和评价。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地图集:收集不同类型的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交通图等,供学生课后查阅和比较。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介绍:简要介绍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以及其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的应用。
-地理科普文章:搜集与地图相关的科普文章,如地图的历史、地图制作技术等,增加学生对地图文化的了解。
-地理探险故事:挑选一些地理探险家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地理学家如何利用地图进行探险和研究。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实地观察和记录周围环境的地图特征,如道路、河流、山脉等。
-建议学生阅读相关地理书籍,如《世界地图集》、《中国地理》等,拓宽地理知识面。
-推荐学生参加地理知识竞赛或辩论赛,通过团队协作和交流,提高地理思维和表达能力。
-建议学生关注地理类电视节目或纪录片,如《地理中国》、《国家地理》等,通过视觉和听觉感受地理的魅力。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地图服务、地理教育平台等,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建议学生参与社区地图绘制活动,如绘制社区公园地图、社区交通地图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推荐学生参观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