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新人教版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战国时期唐雎不畏强暴、坚守正义的故事。本课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言文,了解古代历史人物,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正义感。教学过程中,将注重文言文阅读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对古代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理解;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鼓励学生对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思考。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特点;2.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难点:1.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2.把握文章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解决办法:1.通过注释、翻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降低阅读难度;2.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3.结合历史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4.通过对比阅读、拓展延伸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唐雎不辱使命》课文教材,以及相关的文言文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以及与唐雎事件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教学工具:准备文言文翻译工具书,如《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查阅。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布置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讨论成果和课堂笔记。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战国时期吗?有没有听说过一些著名的战国故事?”
2.学生回答,老师简要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唐雎不辱使命》。
二、新课讲授
1.老师出示课文标题,引导学生朗读,注意字音、字义和句读。
2.学生齐读课文,老师检查读音和句读是否准确。
3.老师提问:“同学们,课文讲述了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4.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唐雎不畏强暴、坚守正义的故事。
5.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唐雎的形象特点,如:忠诚、勇敢、坚定等。
6.老师提问:“为什么说唐雎‘不辱使命’?”
7.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唐雎在危急关头,坚守正义,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因此被誉为“不辱使命”。
三、探究课文主旨
1.老师提问:“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要坚守正义,勇往直前。
3.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4.老师提问:“文章通过对比,突出了唐雎的哪些品质?”
5.学生回答,老师总结:文章通过对比唐雎与秦王的对话,突出了唐雎的忠诚、勇敢和坚定。
四、深入分析人物形象
1.老师提问:“唐雎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2.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唐雎在故事中扮演了正义的化身,他的性格特点有:忠诚、勇敢、坚定、智慧等。
3.老师提问:“唐雎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唐雎的故事启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坚守正义,勇敢面对困难,做一个有担当的人。
五、拓展延伸
1.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战国时期的故事?”
2.学生回答,老师简要介绍一些战国故事,如《荆轲刺秦王》、《扁鹊见蔡桓公》等。
3.老师提问:“这些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4.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这些故事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坚守正义,追求真理。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唐雎不畏强暴、坚守正义的故事,通过对比、衬托等手法,突出了唐雎的忠诚、勇敢和坚定。
2.老师强调学习重点:了解唐雎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主旨,学习唐雎的品质。
七、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作业: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唐雎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2)唐雎有哪些性格特点?
(3)课文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学生完成作业,老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注释、翻译等工具,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了阅读文言文的效率。
2.历史知识拓展: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将课文内容与历史知识相结合,拓展了学生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