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1 中图版.docx
文件大小:22.1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05千字
文档摘要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说课稿1中图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节课以“疆域和行政区划”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和行政区划的层次,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观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我国疆域的四至点、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及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引导学生理解行政区划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关注家乡和祖国大地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家乡发展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我国疆域的辽阔性,包括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地理位置。

②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包括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具体名称和位置。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我国疆域辽阔的原因,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等多方面因素。

②区分我国不同省级行政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特别是相邻省份之间的边界线。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子白板、投影仪

-课程平台:地理教学软件、在线地理教育资源平台

-信息化资源: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电子地图、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PPT课件、地图挂图、实物模型、课堂互动软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教师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国界线和省界线,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图上是什么样子的吗?谁能告诉我我国的最北、最南、最西、最东四个方向在哪里?”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疆域和行政区划》,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了解我国的疆域范围和行政区划,感受祖国的辽阔和伟大。”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师展示PPT课件,介绍我国疆域的辽阔性,包括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地理位置,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疆域的辽阔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吗?”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疆域的辽阔,使得我们拥有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3.教师讲解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分布,包括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具体名称和位置,提问:“同学们,谁能说出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4.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包括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随机抽取部分学生回答,点评并纠正错误。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有什么新的认识?”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伟大祖国的疆域辽阔,行政区划复杂,但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我们要珍惜这片土地,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正确看待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2.学生分组讨论后,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教学总结(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疆域的辽阔和行政区划的复杂多样性。

2.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所学知识,制作一张展示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的地图,并标注出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

教学过程设计结束。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中国地理》书籍: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中国地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

-《中国行政区划手册》:提供一本详细的行政区划手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各省市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地理信息系统》教材:介绍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分析地理数据。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收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图,对比分析它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特征。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地理博物馆或展览,实地感受地理知识的魅力。

-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在线地图服务,让学生自主探索中国各省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知识竞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中国行政区划的PPT或小册子,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学校附近的河流、山脉等自然地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邀请地理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