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说课稿1(新版)粤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迎丰桥镇九年级化学上册第2章空气、物质的构成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全体学生
3.授课时间:2022年X月X日第X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微观构成,提高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的能力。
2.强化学生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认识到科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分子说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增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分子的概念及其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2.掌握分子运动的基本特征。
难点:
1.将微观的分子运动与宏观的物质现象联系起来。
2.理解分子间作用力的存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分子的运动和作用。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分子的动态图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共同突破难点。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清晰阐述分子的概念、性质和运动特征。
2.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3.设计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分子运动现象,如使用扩散实验,让学生体验分子运动的速度和方向。
4.利用游戏化教学,如“分子接力”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巩固分子概念。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气体和液体扩散现象,如花香四溢、糖水变甜等,提问学生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对分子运动的好奇心。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原子、分子概念,引导学生回忆原子结构模型,为今天的分子运动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分子的概念、性质和运动特征,介绍分子的定义、结构、大小、质量等基本知识。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例子,如氧气分子的运动导致氧气扩散,水分子运动导致水蒸发,帮助学生理解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分子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空调制冷、冰箱保鲜等。
3.实验活动(约20分钟)
-学生活动:分组进行分子运动实验,如用两个烧杯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观察气体分子的扩散现象,通过实验数据总结分子运动的特点。
-教师指导:观察学生实验过程,及时纠正实验操作错误,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填空、选择题等,加深对分子运动概念的理解。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和讲解。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分子运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以及分子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分子运动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医学、环境保护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下节课进行交流分享。
知识点梳理
1.分子的概念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形成分子。
2.分子的性质
-分子具有体积和质量,但非常小,无法直接观察到。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包括引力和斥力。
-分子具有运动性,在物质内部不断运动。
3.分子的运动特征
-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称为布朗运动。
-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受到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
4.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引力使分子聚集在一起,斥力使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作用力越大。
5.分子运动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分子的运动决定了物质的扩散、溶解、蒸发等性质。
-分子运动速度和方向的变化会影响物质的性质,如温度、压力等。
6.分子运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空调制冷:利用分子运动原理,通过制冷剂在压缩机、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的循环,实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