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设计思路
本课以“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为主题,通过讲述人类文明起源、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了解世界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相互联系。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引导思考,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探究,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时空观念,通过分析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理解文明变迁与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关系。
2.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文明产生的条件和特点。
3.提升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比较不同文明的发展道路和成就,培养学生全球视野。
4.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史料,形成对历史问题的客观认识。
5.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到文明发展是人类共同创造的成果,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文明的使命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明确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如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古埃及的宗教文明、古希腊的城邦文明等。
-重点二:理解文明发展的内外因素,包括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交流等。
-重点三:掌握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影响和交流,如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的影响。
2.教学难点:
-难点一:理解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文明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借鉴。
-难点二:分析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差异。
-难点三: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文明发展,引导学生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角度理解文明变迁。
-难点四:培养学生对复杂历史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如如何分析古代文明衰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系统讲解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的重要历史事件和概念。
2.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文明发展的内外因素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文明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发展轨迹,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文明发展的历史场景。
2.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视野,了解不同文明的最新研究成果。
3.教学软件:运用互动式教学软件,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播放世界地图动画,展示世界文明分布的地理环境差异。
2.提问:同学们,你们能从地图上看出哪些信息?世界各地的文明是如何形成的?
3.学生分享观点,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二、讲授新课(25分钟**)
1.**两河流域的农业文明**
-展示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图片。
-讲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形成原因,如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灌溉系统。
-分析古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如《汉谟拉比法典》。
-用时:5分钟
2.**古埃及的宗教文明**
-展示古埃及的金字塔、法老等图片。
-讲解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如对神灵的崇拜、宗教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古埃及的科学成就,如历法、医学等。
-用时:5分钟
3.**古希腊的城邦文明**
-展示古希腊城邦的地图和代表性建筑图片。
-讲解古希腊城邦的形成原因,如地理环境、城邦制度等。
-分析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如雅典民主制度的特点。
-用时:5分钟
4.**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展示丝绸之路的地图和相关的历史文献。
-讲解丝绸之路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影响。
-分析不同文明间的相互借鉴和影响。
-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讨论:分析不同文明发展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总结出影响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和总结。
-用时:5分钟
3.课堂练习:完成课后思考题,如“如何评价古代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与师生互动(5分钟**)
1.提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文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最大?为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明的影响力与文明的内在价值和外部环境的关系。
3.教师总结:文明的力量不仅在于其自身的成就,更在于其对外部世界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文明发展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