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4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教学设计)七年级历史下册(统编版2025) .pdf
文件大小:4.3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7.49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4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教学目标】

知道安史之乱的原因及影响。(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②知道农民起义和唐朝灭亡的基本史实,理解唐朝衰亡的原因。(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③感悟政治清明与王朝兴盛的关系,思考国家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安史之乱

教学难点:唐朝衰亡的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如今天下到处都是征战,烽火燃遍了山冈;草木丛中散发着积尸的恶臭,百姓的鲜血染红了广阔的山川。

一首《垂老别》形象地再现了战时山河破碎、生灵涂炭的景象,深刻地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

带来的巨大灾难。从开元年间的盛世繁华到天宝年间的血雨腥风,唐朝为什么会经历如此浩劫?其最终结

局又如何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环节二:整体感知

1、先导阅读: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唐朝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答案提示:

唐幺宗

肝尤■附z

安史之

转矿L

朱IHtA;梁(?

膺《!灯

环节三:新课教学

(-)目标导学一:安史之乱

1、教师指导:

唐玄宗统治前期,热心国事、励精图治、大胆改革,从而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唐朝迎来了开元盛

世的鼎盛局面,而到了统治后期,唐玄宗的心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将,夫其何忧?

励的愣治

答案提示:陶醉于自己一手缔造的繁荣盛世中,由关注国事转向关注自己,沉迷享乐。

教师指导:唐玄宗认为自己年岁已高,到了该安享晚年的时候了,于是将朝廷的日常政务交给宰相处理,

而边疆的军事事务则交由将领们去负责,他认为这样自己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

②唐玄宗真的至此无忧了么?请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提示:并没有,因为在唐玄宗后期爆发了安史之乱

③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安史之乱0

答案提示: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为夺取中央政权而发动的叛乱。

2、自主学习:

【史料实证】小组讨论:归纳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士,

可怜光彩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材料二: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

势位将迥Li者.苟蜘娠于,

必口计去之。不

李的

林IM

IIJ

答案提示: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

享皇帝的恩宠。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

材料二解读: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时间和平稳定的环境中,唐玄宗变得安逸享乐,逐渐远离那些贤能的

臣子,而亲近那些品行不端的人。如宰相李林甫,对于那些权势和地位即将威胁到自己的人,必须想尽一

切办法去消除他们,宰相杨国忠,讨好或奉承上级,而不听取他人的真实意见。

②【史料实证】小组讨论:归纳唐朝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一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材料二:从713-755年,唐对吐蕃用兵26次,对突厥用兵12次,对契丹用兵9次,对奚用兵2次,对

南诏用兵6次。一一李飞《安史之乱背景分析》

答案提示: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教师指导:材料一解读:豪门家的酒肉多的吃不完而发臭,穷人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由此可见当时社会

贫富分化的严重和阶级矛盾的尖锐。

③面对边疆形势紧张的局面,唐玄宗是如何做的?

教师指导:唐朝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巩固边防,在边境和重要地区设置军事重镇,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