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来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升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中的细节描写片段,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组织课堂讨论、片段练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细节描写,提高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美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用心感受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明确细节描写的重要性,掌握细节描写的各种方法。
-学会在写作中灵活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
2.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并准确、生动地将其融入到作文中,避免为了细节而细节,做到细节描写与文章主题紧密结合。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细节描写的概念、方法和作用,使学生对细节描写有初步的认识。
2.欣赏分析法:通过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细节描写,学习其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给定的话题或作文片段,交流看法,拓宽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练习法:安排课堂写作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细节描写方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水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展示一段描写人物的文字:他是一个男孩,看起来很普通。他有一双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他穿着一件衣服,走在大街上。
2.引导学生思考:这段文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记住这个男孩的样子吗?为什么?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段文字过于平淡,缺乏细节描写,所以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抓住细节,让我们的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二)知识讲解(10分钟)
1.细节描写的概念
-教师讲解: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它是记叙文的血肉,能使文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细节描写的作用
-展示几个对比片段,让学生体会细节描写的作用。
-片段一:她很爱看书。
-片段二:她很爱看书。她常常废寝忘食地沉浸在书的世界里,时而眉头紧锁,时而面露微笑,完全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引导学生对比两个片段,思考哪个片段更能让读者感受到她对看书的热爱。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细节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人物特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方法指导(20分钟)
1.外貌描写
-教师讲解:外貌描写是对人物的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特征的描写。通过外貌描写,可以展现人物的身份、性格、气质等。
-展示一段外貌描写的优秀片段: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鲁迅《孔乙己》)
-引导学生分析这段外貌描写是如何抓住孔乙己的特点,展现他的穷困潦倒和迂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外貌描写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有重点地进行描写,不要面面俱到。同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2.语言描写
-教师讲解:语言描写是对人物的对话、独白及语气的描写。通过语言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思想、情感等。
-展示一段语言描写的优秀片段: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阿呀阿呀,真是愈有钱,便愈是一毫不肯放松,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便愈有钱......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鲁迅《故乡》)
-引导学生分析杨二嫂的语言特点,体会她的尖酸刻薄和贪婪。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语言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和心情,要简洁明了,生动有趣。可以通过人物的语气、语速、用词等方面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动作描写
-教师讲解:动作描写是对人物的行为、动作的描写。通过动作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心理等。
-展示一段动作描写的优秀片段: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