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体育第17周第34次课说课稿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九年级体育第17周第34次课说课稿
本节课主要围绕九年级体育课本中的篮球技术训练展开,以“原地运球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通过讲解篮球基本动作要领,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水平,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注重学生身体素质和技能的提升。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九年级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篮球的基本规则和运动技巧,具备了一定的原地运球基础。然而,对于篮球运球的节奏控制、手型稳定性和球的旋转方向等方面,可能掌握程度不一。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男生。在能力方面,部分学生具备较好的运动协调性和手眼协调能力,但整体上学生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喜欢在小组合作中学习,通过互动交流提高技能;而部分学生则更喜欢独立练习,注重个人技术的提升。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原地运球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篮球手型的把握不够准确,导致运球不稳定;二是节奏感不强,难以保持匀速运球;三是身体协调性不足,影响运球的流畅性。针对这些困难,需要教师通过耐心指导和针对性的练习来帮助学生克服。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结合示范法,详细讲解原地运球的动作要领,让学生对技术有清晰的认识。
2.设计小组竞赛形式的运球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互动提高运球技能。
3.利用多媒体展示篮球运球的正确动作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技术细节。
4.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篮球比赛中的运球场景,增强学生的实战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片段,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观看比赛时的感受。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比赛中哪些技术动作对比赛结果影响很大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重要的篮球技术——原地运球。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地运球是篮球运动中的基础技术,对于提高控球能力和比赛表现至关重要。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师讲解原地运球的基本要领,包括握球手法、身体姿势、运球节奏等。
2.展示正确动作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学习。
3.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原地运球的基本练习。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分组练习: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和指导。
2.限时运球: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原地运球,记录并比较成绩。
3.小组内互相评价,指出彼此的优点和不足。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在练习过程中,你们觉得原地运球最需要注意什么?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原地运球要注意手型稳定、节奏均匀、身体协调。
3.教师提问:如果遇到运球不稳的情况,你们应该如何调整?
4.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调整呼吸,保持专注,调整手型和力度。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运球技巧,其他学生观察并提出改进建议。
2.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解答,如:“如何提高运球的节奏感?”等。
六、拓展练习(5分钟)
1.教师设计一个运球接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技巧。
2.学生分组进行接力,每组派代表进行运球,要求运球过程中不碰球。
3.游戏结束后,教师点评并总结游戏中的技巧要点。
七、总结与反馈(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原地运球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后练习原地运球,并尝试与家人或朋友进行运球比赛。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篮球运动的历史与发展:介绍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球员和比赛。
-篮球运动的基本规则:详细讲解篮球比赛中的得分、犯规、暂停等规则,以及比赛时间、场地规格等。
-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探讨篮球运动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以及篮球精神在团队合作、拼搏精神等方面的体现。
-篮球运动的健康益处:分析篮球运动对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包括增强体质、提高协调性、培养意志力等。
2.拓展建议:
-学生可以阅读关于篮球运动的历史书籍,了解篮球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对篮球文化的认识。
-通过观看篮球比赛录像,学习专业球员的运球技巧和比赛策略,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
-参加校内外篮球俱乐部或社团,与同学一起进行篮球训练和比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篮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如篮球训练方法、营养饮食等,丰富自己的篮球知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