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昭觉中学八年级体育《拓展训练》说课稿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拓展训练》为主题,针对八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设置趣味性、挑战性强的拓展训练项目,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团队协作能力和心理素质。教学内容与课本《体育与健康》紧密关联,以实际操作为主,注重实践体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锻炼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勇敢、坚韧的意志品质。
2.提升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3.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规则,如跑、跳、投等基本动作,以及一些简单的团队协作游戏规则。
2.学生对体育活动普遍感兴趣,但兴趣点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竞技性强的项目,而另一些可能更偏好体验性和挑战性的活动。
3.学生的运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体能较好,能够较快掌握动作要领,而部分学生可能存在协调性、力量等方面的不足。
4.学生在学习风格上,有的学生偏好直观示范,有的学生则需要更多文字说明和步骤指导。此外,学生在面对挑战时,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心理状态,有的学生可能较为自信,有的学生则可能表现出焦虑或逃避。
5.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动作技巧掌握不熟练、团队协作沟通不畅、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等。针对这些挑战,教师需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示范教学结合实践操作,确保学生正确掌握拓展训练技巧。
2.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如接力赛、团队拔河等,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利用多媒体展示拓展训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4.设置情境模拟环节,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体验拓展训练,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约5分钟)
1.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拓展训练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讨论拓展训练的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回顾旧知:教师简要回顾学生在前几节课中学习的体育技能和团队协作知识,为拓展训练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约20分钟)
1.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拓展训练的基本技巧,如团队协作、沟通、领导力等,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2.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例子,如攀岩、穿越电网等,帮助学生理解拓展训练的技巧和策略。
3.互动探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拓展训练项目,并探讨如何提高团队协作效果。
三、巩固练习(约30分钟)
1.学生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拓展训练项目进行实践。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2.教师指导:教师巡回指导,观察学生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四、课堂总结(约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拓展训练的重要性及团队协作的意义。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在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约5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拓展训练的作业,要求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小型家庭拓展训练项目。
2.学生提交项目实施过程的照片或视频,分享项目成果,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六、拓展训练实践(约6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拓展训练,如攀岩、穿越电网等。
2.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教师观察学生表现,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和纠正。
4.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相互鼓励、支持,共同克服困难,增强团队凝聚力。
七、课后总结(约5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后总结,回顾拓展训练的收获和体会。
2.学生分享自己在训练中的成长和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身体素质提升:通过拓展训练,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锻炼,如耐力、速度、力量等身体素质得到增强,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2.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和领导能力。
3.情绪管理:拓展训练中的挑战和困难有助于学生学会如何面对压力,调整心态,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4.自我认知:学生在拓展训练中不断挑战自我,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不足,有助于提升自信心和自我成长。
5.解决问题能力:拓展训练中的情境模拟和实际问题解决,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6.沟通表达能力:在拓展训练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进行有效沟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7.安全意识:通过拓展训练,学生了解并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
8.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拓展训练中学会了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培养了社会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