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行进间运球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篮球行进间运球,这是人教版必修第一册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重要章节,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技能和技巧。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已学习了基本的篮球知识和技能,如篮球的基本动作、基本技巧等。本节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篮球技能水平,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篮球活动中更加熟练地运用行进间运球技术。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四个方面。通过篮球行进间运球的练习,学生能够提升运动技能,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协调性;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心理素质,增强自信心;同时,通过团队合作,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形成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篮球行进间运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解决方法:通过分解动作教学,先让学生掌握运球的基本动作,再逐步过渡到连贯动作的练习。同时,利用辅助器材如篮球架进行固定点练习,提高动作的稳定性。
2.难点:在行进过程中保持球的控制,避免失误。
解决方法:设置不同速度和距离的行进间运球练习,让学生逐步适应不同情境下的运球要求。此外,通过分组练习和游戏化教学,增加学生的趣味性,提高他们在实际运动中的运球技巧。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篮球若干个,篮球场,秒表,篮球架,标志桶。
2.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用于上传教学视频和学生学习反馈。
3.信息化资源:篮球动作教学视频,在线篮球教学软件,运动数据分析工具。
4.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和电脑,用于展示动作分解和示范。
5.教学辅助工具:录音笔,用于记录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反馈和纠正错误。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老师手持篮球,向学生问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2.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篮球运动中,有没有遇到过运球不稳定的困扰?”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篮球行进间运球。
二、新课导入
1.老师讲解篮球行进间运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2.展示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动作示范,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动作要领。
三、动作分解与讲解
1.老师将篮球行进间运球分解为以下几个步骤:
a.起步:重心前移,膝盖微弯,准备起跑。
b.跑步:保持身体平衡,步幅适中,脚掌着地有力。
c.运球:用手指尖触球,手腕用力,使球在手中转动。
d.起跳:在运球的同时,身体向前跃起,准备进行下一步动作。
2.老师详细讲解每个步骤的动作要领,并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四、示范与模仿
1.老师邀请一名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其他学生认真观察,注意动作细节。
2.老师对示范学生的动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五、分组练习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负责组织练习。
2.各小组进行以下练习:
a.起步与跑步练习: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起步和跑步练习,注意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b.运球练习: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运球练习,注意手腕用力,使球在手中转动。
c.起跳与落地练习:学生在教练的指导下,进行起跳和落地练习,注意身体平衡。
六、游戏化教学
1.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游戏规则:各小组派出一人进行运球,将球运至指定位置,然后传给下一位队员,依次类推,最先完成的小组获胜。
七、总结与反馈
1.老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总结,指出优点和不足。
2.鼓励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篮球行进间运球技能。
3.提醒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八、课堂小结
1.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篮球行进间运球的重要性。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篮球运动中,将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比赛中。
九、布置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家进行篮球行进间运球练习,并记录练习情况。
2.作业要求:练习时长不少于30分钟,记录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十、课堂评价
1.老师对学生在本节课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动作要领掌握程度、练习积极性、团队合作精神等。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篮球技能。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能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篮球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包括正确的运球姿势、运球力度和运球方向的控制。
-学生在练习中能够逐步提高运球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减少失误。
-学生能够根据教练的指导,调整自己的运球动作,使其更加符合比赛需求。
2.身体素质:
-通过篮球行进间运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