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彩云追月音乐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0.74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14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广东音乐《彩云追月》的欢快、活泼的情绪,熟悉乐曲的旋律和节奏。

-让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掌握其主要乐器(高胡、扬琴等)的音色特点。

-能够准确哼唱乐曲的主旋律,感受并表现出乐曲中的节奏变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哼唱、分析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小组讨论、乐器模仿等,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对乐曲的欣赏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熏陶,提升精神境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感受《彩云追月》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体会广东音乐独特的魅力。

-熟悉乐曲的旋律和节奏,能够准确哼唱主旋律。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广东音乐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并通过音乐表现出来。

-让学生在演奏或创作活动中,准确把握乐曲的节奏和风格特点,展现出独特的音乐创意。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讲解广东音乐的相关知识、乐曲的创作背景、音乐特点等,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的了解。

2.欣赏法:引导学生聆听《彩云追月》的不同版本,让他们直观地感受乐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要素,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3.演示法:教师亲自示范演奏乐曲中的一些关键片段,或者展示相关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和模仿。

4.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围绕乐曲的情感表达、风格特点、演奏技巧等问题展开交流,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

5.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哼唱、跟唱、乐器模仿等练习活动,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播放一段描绘夜晚天空中彩云飘荡画面的视频,视频中伴有轻柔的风声和若有若无的鸟鸣声。提问学生: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时候,你们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当看到彩云在夜空中飘动,你们能感受到一种怎样的氛围?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出夜晚宁静、美好、梦幻的感觉。

2.接着,播放一段节奏明快、充满活力的音乐片段(可选择与《彩云追月》风格相近的其他广东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提问:现在这段音乐和刚才的视频画面给你们的感觉一样吗?这段音乐让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它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通过对比,引出本节课要欣赏的广东音乐《彩云追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广东音乐介绍(5分钟)

1.向学生介绍广东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东地区的民间音乐,它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当地民间小调、粤剧音乐等基础上,吸收了中原古乐、江南小调以及西洋音乐的元素逐渐发展而成的。早期的广东音乐主要用于戏曲和民间婚丧喜庆等场合的伴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2.讲解广东音乐的风格特点:广东音乐具有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富有装饰性的特点。其旋律多采用级进和小跳进,音域适中,易于传唱;节奏上常常运用切分音、附点音符等,增强了音乐的律动感;在演奏中,注重乐器的音色和演奏技巧的发挥,常使用高胡、扬琴、秦琴、椰胡等乐器,这些乐器相互配合,营造出独特的音响效果。

3.展示广东音乐代表性乐器的图片或实物(高胡、扬琴等),并简单介绍其外形特点和音色特点:

-高胡:形状与二胡相似,但琴筒比二胡略小,琴杆也更为细长。它的音色明亮、清脆,富有穿透力,是广东音乐中最具特色的乐器之一。

-扬琴:琴身呈梯形,以琴竹敲击琴弦发音。其音色清脆悦耳,颗粒感强,能够演奏出丰富多样的节奏型,为广东音乐增添了活泼欢快的氛围。

(三)乐曲欣赏《彩云追月》(20分钟)

1.初听乐曲

-播放《彩云追月》的音频,让学生安静地聆听,同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乐曲所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情感。听完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曲子,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乐曲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联想?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在你们脑海中浮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乐曲的初步感受。

2.分段欣赏

-再次播放乐曲,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并思考每一段的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有什么特点。

-第一段:分析旋律的起伏,感受其平稳、舒缓的节奏,如同彩云在夜空中悠悠飘荡,引导学生想象出一幅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