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千年梦圆在今朝教学设计.docx
文件大小:41.03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4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教学目标

1.会写揽、焰等15个字,会认揽、焚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九天揽月、鲲鹏展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华民族对载人航天梦想的执着追求。

4.学习作者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以及成功发射载人飞船的经过。

-体会中华民族对载人航天梦想的执着追求。

2.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中国航天人所体现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学习作者在叙事中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1.播放一段神舟飞船成功发射的视频片段,壮观的发射场景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什么画面?(神舟飞船发射)

-对,这就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飞天的梦想,经过无数人的不懈努力,这个千年梦终于在今朝实现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千年梦圆在今朝》这篇课文,一起去追寻这个梦想实现的历程。

2.展示与航天相关的图片,如古代的飞天壁画、神舟飞船模型、航天员在太空的照片等,让学生对航天有更直观的感受。

-同学们,瞧这些图片,从古代的飞天想象到如今的载人航天,这跨越千年的梦想是怎样一步步变为现实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揽、焰、驱、践、党、懈、碑、炊、揽月、九天揽月、鲲鹏展翅、先驱、实践、党小组、不懈努力、里程碑、炊烟袅袅。

-指名认读,正音。如揽读lǎn,焰读yàn等。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

-九天揽月:引导学生结合九天的字面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是指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表达了一种宏伟的志向。可以让学生想象那种豪迈的情境,加深理解。

-鲲鹏展翅:通过展示鲲鹏的图片,介绍鲲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极大的鸟,理解这个词语形容在航天事业中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宏伟的计划。

-先驱:联系生活中走在前面引导道路的人,理解在航天探索中那些率先进行尝试的人。

-里程碑:结合道路上的里程碑标志着路程的阶段性,让学生明白这里指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

-不懈努力:拆分不懈理解为不松懈,让学生体会航天人在追求梦想过程中始终坚持、不放弃的精神。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千年梦圆在今朝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思考后交流,教师引导总结:课文先介绍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接着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重点描述了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的经过,最后点明了千年梦圆在今朝的结果。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千年的飞天梦

-指名朗读,思考: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交流后明确: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在中国的古代,早就流传着嫦娥奔月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神话传说,这些都表达了古人对飞向太空的向往。

-引导学生体会神话传说中蕴含的古人的飞天愿望,感受中华民族飞天梦的源远流长。

-提问:从这些神话传说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感受到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探索宇宙、追求飞天的强烈愿望和丰富想象,这种梦想一直传承至今。

2.学习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新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默读这部分内容,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航天事业经历了哪些重要阶段?取得了哪些成果?

-学生自学后小组交流,教师引导梳理:

-艰苦创业阶段(第2自然段):尽管当时条件艰苦,科研人员数量有限,但他们依然满怀热情地投入到航天事业的研究中。

-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3自然段):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在航天领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载人航天工程的实施(第4自然段):1992年,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一百一十多个单位直接承担了研制、建设和发射任务。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工人和解放军官兵十余年的不懈努力,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结合具体词句,体会航天事业发展的艰难与不易。

-出示句子:在准备发射人造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