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了确保教师用餐的安全、卫生、有序,保障教师的身体健康,提高用餐服务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为教师提供分餐服务的全过程管理。
3.基本原则
-安全第一原则:严格把控食品采购、加工、储存、分发等环节,确保食品安全无事故。
-卫生规范原则:遵循食品卫生相关标准和规范,保持分餐环境及操作过程的清洁卫生。
-高效有序原则:优化分餐流程,提高分餐效率,保证教师能够按时、有序用餐。
-服务至上原则:以教师需求为导向,提供优质、贴心的分餐服务,不断提升教师满意度。
二、分餐管理职责分工
1.后勤管理部门
-负责分餐管理制度的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
-统筹协调分餐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
-定期对分餐服务进行评估和考核,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2.食堂管理团队
-负责食品原材料的采购、验收、储存和加工制作,确保食品符合卫生标准和质量要求。
-按照规范的分餐流程进行食品分发,保证分餐过程的安全、卫生和高效。
-负责食堂及分餐区域的环境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营造良好的用餐环境。
-对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意识和业务水平。
3.教师代表
-参与分餐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
-对分餐服务质量进行监督,及时反馈教师的用餐需求和意见。
-协助学校做好分餐相关的沟通协调工作,促进学校与教师之间的相互理解。
三、食品采购与验收
1.采购渠道
-选择具有合法资质的食品供应商,优先采购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材。
-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食品质量标准、价格、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条款。
2.采购要求
-制定食品采购计划,根据教师用餐人数和食谱安排合理采购食材,避免浪费。
-采购的食品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查验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检验合格证明等文件。
-禁止采购变质、过期、三无食品以及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添加剂等。
3.验收流程
-食品到货后,食堂管理人员应及时组织验收,确保所购食品与采购合同一致。
-验收内容包括食品的品种、数量、质量、包装等,检查食品是否有损坏、变质等情况。
-对验收合格的食品,填写验收记录,包括食品名称、规格、数量、供应商名称、验收日期等信息,并由验收人员签字确认。
-对验收不合格的食品,应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办理退货或换货手续,并做好记录。
四、食品加工与储存
1.加工过程
-食堂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食品加工操作规范,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和手套。
-食品加工前应洗净、切配,加工过程中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
-烹饪食品应烧熟煮透,中心温度不低于70℃,确保食品安全。
-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的剂量、范围使用,不得超量、超范围使用。
2.储存要求
-食品储存应分类分区存放,隔墙离地,保持通风良好。
-储存的食品应标明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易腐食品应冷藏或冷冻保存,冷藏温度控制在0℃-8℃,冷冻温度控制在-18℃以下。
-定期清理库存食品,及时处理过期、变质食品,防止食品霉变、生虫。
3.食品留样
-每餐次的食品成品应进行留样,留样数量不少于125g,留样时间不少于48小时。
-留样食品应存放在专用的留样冰箱内,温度控制在0℃-8℃,并做好留样记录,包括食品名称、留样时间、留样人员等信息。
五、分餐流程与规范
1.分餐准备
-分餐人员提前做好个人卫生,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口罩和手套。
-检查分餐工具(如餐盘、餐具、保温设备等)是否清洁、完好,确保分餐过程的卫生和安全。
-根据教师用餐人数,合理安排分餐份数,确保每位教师都能按时用餐。
2.分餐操作
-分餐人员应在专用的分餐区域进行操作,操作前对手部进行消毒。
-按照规定的分量标准进行分餐,确保每份餐食的菜品搭配合理、分量一致。
-分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避免食品洒漏,保持餐食的完整性。
-分餐完成后,将餐盘整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