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docx
文件大小:41.58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5.26千字
文档摘要

?一、引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作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机构,其信息化建设对于提升疾病防控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方案旨在构建一个全面、高效、安全的疾控中心信息化系统,以满足疾控中心在疾病监测、预防控制、应急处置、科研教学等方面的业务需求。

二、建设目标

1.实现疾病监测数据的实时收集、传输、分析和共享,提高疫情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

2.优化疾控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

3.建立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和质量控制水平。

4.加强疾控中心与其他医疗机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

5.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保护疾控中心业务数据和公众隐私。

三、建设内容

1.疾病监测与预警系统

-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与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单位建立数据接口,实时收集传染病报告、症状监测、疫苗接种等数据。

-数据分析模块:运用数据挖掘、统计学分析等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度分析,生成疫情趋势分析报告、风险评估报告等。

-预警发布模块: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布疫情预警信息,通过短信、邮件、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通知相关人员。

-应急指挥平台:整合疫情信息、资源调配、专家会诊等功能,实现应急处置的快速响应和协同指挥。

2.办公自动化系统

-公文管理:实现公文的起草、审核、签发、分发、归档等全流程电子化管理,提高公文处理效率。

-流程审批:自定义各类业务流程,如请假、报销、物资采购等,实现在线审批,提高工作效率和透明度。

-信息发布:建立内部信息发布平台,发布通知公告、工作动态、政策法规等信息,方便员工及时了解单位内部情况。

-知识管理: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存储和管理疾控中心的业务知识、技术文档、培训资料等,促进知识传承和创新。

3.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

-样本管理:对样本的采集、接收、登记、存储、流转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管理,确保样本信息准确无误。

-检测流程管理:规范实验室检测流程,实现检测任务分配、检测数据录入、报告审核签发等功能,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

-质量控制管理: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检测设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等进行质量监控,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果查询与统计分析:提供检测结果查询功能,方便临床医生和患者获取检测报告;同时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为疾病防控决策提供依据。

4.综合业务管理系统

-人员管理:对疾控中心员工的基本信息、岗位信息、培训记录、考核情况等进行全面管理。

-物资管理:实现物资的采购、库存、领用、报废等全过程管理,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项目管理:对疾控中心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防控项目等进行立项、实施、验收等全流程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完成。

-绩效考核:建立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员工的工作业绩、工作态度等进行量化考核,激励员工积极工作。

5.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存储:采用高性能存储设备,构建疾控中心数据仓库,存储各类业务数据,包括疾病监测数据、办公自动化数据、实验室检测数据等。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定期对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并进行数据恢复演练,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数据安全防护: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手段,保障数据中心的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和恶意攻击。

-数据分析与挖掘: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对数据中心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为疾控中心的业务决策提供支持。

6.信息安全体系建设

-网络安全:部署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网络安全设备,防范网络攻击和恶意软件入侵。

-数据安全:采用数据加密、访问控制、数据脱敏等技术,保护疾控中心业务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用户认证与授权:建立统一的用户认证体系,采用用户名/密码、数字证书、生物识别等多种认证方式,确保用户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同时根据用户角色和权限,授予不同的系统访问权限。

-安全审计:建立安全审计系统,对信息系统的操作行为、访问记录等进行审计,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违规行为。

-应急响应:制定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能够快速响应,降低损失。

四、技术架构

1.总体架构

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