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大学生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本研究在ELLI量表(2004)的基上进行了西南交通大学Z世代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调查。调查发现00后的创新能力优于95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呈现先降后升的V型特征,理科生创新力最强,工科次之,文科最弱。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创新能力与小组学习有关,与感知觉无关,与学科竞赛弱相关。据此提出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渐进式教学模式需向理论+实践的并线式教学模式转变,深入新文科的跨学科实践,细化小组学习模式等教学策略。关键词:Z世代;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自教育部提出“两性一度”的金课建设标准以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探索课程设计中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为体现课程的创新性,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探究性和互动式教学方式。那么,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支持教师的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从哪些方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呢?为此,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以期为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学情支持。
一、研究对象及问题
本研究对象为Z世代大学生。Z世代是指在1995-2009年间出生的人,包括
00后和95后。根据00后的定义,2018年9月第一批00后进入大学。由于本
研究开展的时间为2019年9月,因此,此文中的大一、大二学生为00后,大三大四学生为95后。本研究的问题有三:Z世代大学生的的整体创新能力如何?Z世代中00后与95后创新能力有何差异?哪些影响因素造成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差异?
二、研究方案设计
1朱洁,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刘赪,西南交通大学数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本研究认为创新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部分。因此,在布里斯托尔大学的RuthDeakinCrick教授的ELLI量表(2004)的基础上,我们结合中国大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5个关于创新能力的自我陈述性问题。
表1创新能力的自我陈述性问题
具体表现
问题来源
创新能力
我喜欢研究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
并想象它的所有可能性
ELLI量表(2004)
我在学习时经常发挥想象力,当我
任由思绪狂飞的时候可以获得好的想法
ELLI量表(2004)
我喜欢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ELLI量表(2004)
在创新方面,同学们经常向我寻求
帮助
新增
我喜欢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新增
为了研究影响创新能力的具体因素,我们以学习风格理论中的Dunn模型作为理论支撑,引用Dunn学习风格量表编制了问卷中的影响因素问题。
表2创新能力影响因素
影响要素
具体表现
问题来源
社会类要素
自我与结伴
喜欢单独行事还是喜欢有同
伴;
Dunn学习风格量表
同伴、团队
喜欢作为团队一员参加活动,
喜欢和小组在一起;
生理类
要素
感知觉
喜欢通过什么感官来学习,喜
欢材料以怎样的方式呈现;
Dunn学习风格量表
其他因
素
学科
参加学科竞?
新增
课题组于2019年9月23日-10月4日,对西南交大17个学院(医学院除外)的学生进行了整群抽样调查,样本覆盖理、工、文各学科各年级,共回收有效问卷1657份。
其中男生868人,占比52.4%、女生790人,占比47.6%,说明问卷在性别分布方面相对平均。大一学生共697人,占比42.1%、大二学生共482人,占比29.1%、大三学生共334人,占比20.2%、大四学生共144人,占比8.6%。样本中
00后(大一大二)占比71.2%,95后(大三大四)占比28.8%。
三、Z世代创新能力特征
我们将关于创新能力的回答分为0-9(选A为不具有创新能力,记0分;选B为具有创新能力,记1分)10个等级水平,统计每个问题的得分情况,利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学生创新能力得分基本集中在2-5分,且呈正态分布。
(一)0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95一
我们将00后与95后的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并进行显著性差异的检验,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得到以下结果:
表395后和00后创新能力的t检验
95后的创新平均分为3.847,00后的创新平均分为3.5459。T检验的P值
为0.0110.05,故认为00后和95后的创新能力差异比较显著,00后的创新能
力明显比95后的创新能力要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V一一一
为了细化各年级创新能力的差异,我们将研究对象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四个组别后,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表4各个年级创新能力对比的描述性统计
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