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试论安徽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doc
文件大小:5.22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4.27千字
文档摘要

PAGE

PAGE4

试论安徽物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国内产业分工的加速调整,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推进产业转移势在必行。安徽省作为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低廉的要素成本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发展能力,非常有利于承接东部沿海。本文通过安徽省现代物流业的分析,为安徽省现代物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研究明确方向,对于提高安徽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优化资源配置,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实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当前经济环境下安徽省发展现代物流业所具有的内部优势和劣势进行分析,从而扬长避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发展现状区位优势机遇问题解决措施

安徽物流业发展概述

物流的定义

现代物流(moderntimesLogistics)指的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任务是尽可能降低物流的总成本,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我国许多专家学者则认为:“现代”物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以最经济的费用,将物流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它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加工、包装、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

(二)安徽物流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物流业开始蓬勃兴起,很多行业和部门均开始涉足现代物流业,有的已经发展到相当规模,比如邮政物流、烟草物流等,还有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涉足第三方物流,比如招商局集团等。“十五”期间,安徽省物流总产值年均增长保持在20%左右,全省物流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不过面对当前经济环境,安徽发展现代物流业依然面临很多的问题,所以对

于安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例如,安徽本地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规模偏小,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企业和仓储企业的经营模式中。而在发展第三方物流方面,安徽现拥有多家大中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其中以中外运合肥物流有限公司、宝供物流公司合肥分公司、安徽迅捷物流公司等为代表的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从总体上看,安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水平还很低,缺乏有实力的大企业。

安徽物流业发展区位优势的体现

地理优势

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居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长江三角洲腹地。东临江苏、浙江、上海,北接山东,是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经济辐射和产业转移的前沿地带,西有湖北、河南,南有江西,是中国实施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战略的桥头堡。安徽承东启西,传承南北,沿江通海,与长三角无缝接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近年来安徽经济发展较快,GDP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11增速预计在13.5%左右,经济总量有望突破1.5万亿大关,今年前三季度,安徽GDP增速13.8%,增速居全国第8、中部第2位。进入第四季度,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全年13.5%的增速问题不大,也完成了年初既定的目标。经济布局日益合理,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工业体系,拥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业已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及高速公路网,在全国全方位、多层次立体交通网中占据重要位置。这都给物流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空间,促进了与物流相关产业的较快发展。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安徽作为东部和西部物流桥梁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交通优势

安徽省处于中国水路空立体交通网较为有利的位置,公路、铁路、水路运输都比较发达。铁路陇海线和长江通道,分别横贯其北部和南部,铁路津浦、京九两条干线南北纵贯全省。

并且近年来我省优先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设施规模总量快速增长,交通网络覆盖面和通达深度大幅提升,以干线铁路、高速公路、主要航道和重点机场为骨架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正逐步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我们相信随着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的建成,安徽省将能更好地发挥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地理优势,加快东向发展步伐,推动跨越式发展,在中部崛起历史进程中大有作为。

经济总量优势

2010年以来,在全省经济形势持续向好的带动下,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大幅上升,物流总费用增长较快,物流

的0.42%。物流企业的自身服务功能不全,服务手段单一。大多数物流服务企业只能提供简单的运输和仓管等初级服务,而在流通加工、信息服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金融服务等第三方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尚未能充分展开,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供应链管理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方面基本属于空白。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物流业收到了较大的冲击,而那些规模小、层次低的物流企业则首当其冲,致使部分小型物流企业处于被动、困难的局面。

四、安徽物流业发展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制定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

建立高效的物流协调管理机制,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