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船舶防油污污染专项应急预案.docx
文件大小:39.63 K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3.35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船舶突发油污事故的危害,保护海洋环境和资源,保障水上交通安全,特制定本专项应急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所属船舶在航行、停泊、作业等过程中发生的油污事故的应急处置。

3.工作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迅速、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确保在油污事故发生时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损害。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指挥中心

成立船舶防油污污染应急指挥中心(以下简称指挥中心),由公司总经理担任总指挥,副总经理担任副总指挥,成员包括安全管理部门、机务部门、海务部门等相关负责人。指挥中心负责全面指挥和协调船舶油污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2.职责分工

-总指挥:全面负责应急处置工作的决策和指挥,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发布应急指令。

-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开展工作,负责现场应急处置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及时向总指挥汇报现场情况。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收集和上报事故信息,协调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

-机务部门:提供船舶技术支持,协助制定油污清理方案,组织调配应急设备和物资。

-海务部门:负责船舶航行安全指导,提供海况信息,协助现场应急指挥。

三、预防与预警

1.预防措施

-加强船员防油污知识培训,提高船员的环保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定期对船舶进行维护保养,确保防污染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严格遵守船舶防污染法律法规,规范船舶操作,减少油污泄漏风险。

2.预警机制

-建立船舶油污监测系统,对船舶油类作业、设备运行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船员和社会公众对船舶油污行为进行举报。

-当发现可能发生油污事故的迹象时,立即启动预警程序,发布预警信息,通知相关船舶和人员采取防范措施。

四、应急响应

1.分级响应

根据油污事故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将应急响应分为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四个等级。

-Ⅰ级响应:发生重大油污事故,对海洋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需要外部力量大规模参与救援的情况。

-Ⅱ级响应:发生较大油污事故,对局部海域环境造成较大影响,需要公司组织全面应急救援的情况。

-Ⅲ级响应:发生一般油污事故,对一定范围内的海域环境造成影响,由船舶所在部门负责应急处置的情况。

-Ⅳ级响应:发生轻微油污事故,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能够自行处置的情况。

2.响应程序

-事故发生后,现场船员应立即报告船舶负责人,船舶负责人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公司指挥中心报告。

-指挥中心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相应等级的应急响应,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置。

-在应急处置过程中,应及时收集和掌握事故信息,评估事故发展态势,调整应急措施。

-当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估,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处置情况。

五、应急处置措施

1.现场控制

-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关闭阀门等设备,防止油污进一步扩散。

-疏散现场人员,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域。

-对泄漏的油污进行围控,采用围油栏、吸油毡等材料进行拦截和吸附。

2.油污清理

-根据油污的性质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理方法,如化学消油剂、机械回收等。

-在清理油污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避免对海洋生物造成二次伤害。

-清理后的油污应妥善收集和处理,防止再次污染环境。

3.应急监测

-组织专业人员对油污污染范围、程度等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污染动态。

-监测结果应及时报告指挥中心,为应急处置决策提供依据。

4.人员防护

-为参与应急处置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定期对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

5.信息发布

-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众发布油污事故信息,回应社会关切。

-信息发布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情况、应急处置措施等。

六、后期处置

1.善后处理

-对受污染的海域、岸线等进行清理和恢复,消除油污污染影响。

-对受损的海洋生态环境进行评估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