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船舶设计原理:相关船舶公约及规范的基本PPT教学课件.pptx
文件大小:7.25 MB
总页数:78 页
更新时间:2025-03-23
总字数:约1.19万字
文档摘要

第3章相关船舶公约及规范的基本内容CONTENTS3.13.2概述船舶完整稳性3.43.5船舶最小干舷船舶吨位计算3.73.8船舶防火其他3.3船舶分舱和破舱稳性3.6防止船舶污染

概述3.1

3.1概述1.船级社与国际海事组织船舶检验机构的主要业务:对船舶及海洋工程设施的安全性和防污能力进行技术检验与评估,划分等级;研究制定船舶及海洋工程设施有关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规范。2.IMO的主要公约和规则IMO的主要措施反映在由它所形成的公约、议定书、规则、建议案、决议案等文件中。3.公约、规范与船舶设计的关系国际航运公约是促进航运安全、统一航运标准、便利国际运输的有效手段。各国船检机构颁布的船舶设计、建造规范是保证船舶具有安全性和适航性的技术文件,通常能反映该国所加入的国际公约的主要要求。

3.1概述4.海事局与船级社的性质船舶检验与发证的主要程序如下:(1)由造船厂或设计单位(或代表船东)向船检部门提出检验申请;(2)将新船的主要说明书、计算书和施工图送船检部门,检查其与规范的符合性,如验船师提出异议,送审者需将书面修改结果或答复意见再送验船师审批;(3)船检部门派验船师到建造厂检验造船材料和设备,按设计要求对船舶建造安装形式、质量进行检验;(4)参加各种试验,确定船舶各项性能是否能满足规范的要求;(5)符合要求后,向申请者颁发有关证书。

3.1概述5.关于常用名词术语的说明法规和规范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船舶技术标准,这些是进行船舶设计、计算的依据。在利用法规或规范给出的公式进行设计计算时,会发现有些名词术语的定义在整个法规或规范中是基本一致的。如,客船是指载客超过12人的船舶;又如,关于四类航区的划分:远海航区:系指国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近海航区:系指①中国渤海、黄海及东海距岸不超过200nmile的海域;②台湾海峡;③南海之台湾岛东海岸距岸不超过50nmile的海域;④海南岛东海岸及南海岸⑤南海其他海域距岸不超过120nmile的海域。沿海航区:系指国内航行超出近海航区的海域。遮蔽航区:系指在沿海航区内,由海岸与岛屿、岛屿与岛屿围成的遮蔽条件较好、波浪较小的海域。

船舶完整稳性3.2

3.2船舶完整稳性为了使驾驶人员了解和掌握船舶的稳性情况,设计部门或船厂应向船东提供船舶稳性报告书或船舶装载手册,报告书或手册至少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船舶主要参数;基本装载情况稳性总结表;主要使用说明;各种基本装载情况稳性计算;液体舱自由液面惯性矩表及初稳性高度修正的说明;进水点位置及其进水角曲线;许用重心高度曲线图或最小许用初稳性高度曲线图;(8)油船装卸操作手册(适用于所有货油舱内不设纵舱壁的双壳油船。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1)船舶均应符合法规中对稳性衡准数的要求,其所核算的各种装载情况下的稳性应符合公式:式中K———稳性衡准数;lq———最小倾覆力臂,m;lf———风压倾侧力臂,m。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2)最小倾覆力臂lq,应用计及船舶横摇影响后的动稳性曲线来确定。船舶具有正常的或曲折的动稳性曲线时,可用下列方法量取: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2)最小倾覆力臂lq,应用计及船舶横摇影响后的动稳性曲线来确定。船舶具有正常的或曲折的动稳性曲线时,可用下列方法量取: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3)风压倾侧力臂lf按下式计算:lf=pAfZ/9810Δ(m)(3-2)式中p———单位计算风压,Pa;Af———船舶受风面积,m2;Z———计算风力作用力臂,m;Δ———所核算装载情况下船舶排水量,t。(4)单位计算风压p应根据计算风力作用力臂Z及不同航区由表3-3查得或由线性插值求得。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5)船舶受风面积Af是指所核算装载情况下船舶正浮时,实际水线以上船舶各部分在船舶纵中剖面上的侧投影面积。受风面积由满实面积和非满实面积两部分组成。(6)风力作用力臂Z是在核算装载情况下船舶正浮时受风面积中心至水面的垂向距离。受风面积中心通常应用确定图形形心的方法求得。(7)对圆舭形船舶,横摇角θ1按下式计算:式中C1,C2,C3,C4———按8,9,10,11条确定的系数。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8)横摇角计算公式中的系数C1,应按下式算得船舶自摇周期Tθ,并根据航区由图3-3查得。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1.稳性衡准对遮蔽航区船舶,C1为按沿海航区从图3-3查得的值乘以0.80。

3.2.1稳性的基本要求(9)横摇角计算公式中的C2按下式计算:对遮蔽航区船舶,C1为按沿海航区从图3-3查得的值乘以0.80。当C21时,取C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