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御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做好防汛、防台风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灾害损失,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编制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范围内洪水、台风灾害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以防为主,防抗结合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好防汛、防台风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制,各部门、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防汛、防台风工作。
4.科学调度,保障重点
科学合理地调度水利工程设施,保障防洪安全,同时确保重点地区、重要设施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5.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建立健全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应对灾害的合力。
二、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一)防汛抗旱指挥机构
成立防汛抗旱指挥部,由当地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职责分工
1.指挥部职责
-负责组织、指挥、协调本地区的防汛、防台风工作。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汛、防台风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防汛、防台风应急预案,组织实施防汛、防台风工作。
-及时掌握汛情、台风动态,组织指挥抢险救灾工作,协调解决防汛、防台风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负责传达指挥部的指令,协调各成员单位的工作。
-收集、整理、分析汛情、台风信息,及时向指挥部报告。
-组织编制防汛、防台风工作简报,总结推广防汛、防台风工作经验。
-负责防汛、防台风物资的储备、管理和调配工作。
-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3.成员单位职责
-水利部门:负责水利工程的安全检查、维修养护和调度运用,组织实施防汛抢险技术指导。
-气象部门:负责天气监测和预报预警工作,及时发布气象信息。
-国土部门:负责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组织开展地质灾害抢险救援工作。
-建设部门:负责城市排水设施的检查和维护,组织开展城市内涝抢险救援工作。
-交通部门:负责公路、桥梁等交通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障交通畅通。
-农业部门:负责农业生产的防汛、防台风指导,组织开展农业救灾工作。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和安置工作。
-卫生部门:负责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顺利进行。
-电力部门:负责电力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障电力供应。
-通信部门:负责通信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障通信畅通。
-其他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防汛、防台风相关工作。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工程措施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确保水利工程设施的安全运行。
-对病险水库、水闸等水利工程进行除险加固,提高防洪能力。
-完善城市排水系统,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2.非工程措施
-加强防汛、防台风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能力。
-建立健全防汛、防台风预警机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加强防汛、防台风物资储备,确保物资充足、完好。
-组织开展防汛、防台风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预警级别与发布
1.预警级别
根据洪水、台风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Ⅳ级(一般),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表示。
2.预警发布
-气象部门负责发布台风预警信息,水利部门负责发布洪水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短信、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
-各成员单位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