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应对病案室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保障病案资料的安全、完整,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病案室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火灾、水灾、信息系统故障、医疗纠纷引发的病案资料安全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病案室正常运行的突发事件。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强化日常防范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
2.快速反应: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和影响。
3.保障安全:始终将保障病案资料的安全和人员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优先采取措施保护重要资料和避免人员伤亡。
4.科学处置:依据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应急资源和技术手段,进行妥善处置。
二、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病案室主任
副组长:病案室副主任
成员:病案室各岗位负责人
(二)职责
1.组长职责
-全面负责指挥和协调病案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事件情况,根据需要请求外部支援。
-决策应急处置方案和资源调配,确保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2.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开展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现场指挥和协调。
-组织实施应急处置措施,跟踪事件进展情况,及时向组长汇报。
-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确保信息传递顺畅。
3.成员职责
-按照应急指挥小组的指令,负责各自岗位的应急处置工作。
-及时收集、整理和汇报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建议。
-参与应急处置后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协助进行资料整理和设施修复。
三、预防与预警
(一)预防措施
1.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病案室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制定病案资料保管、借阅、归还等环节的安全操作规程,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确保严格执行。
2.设施设备维护
-定期对病案室的消防设施、电器设备、信息系统等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如灭火器、防火门、防盗门窗等,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对病案存储环境进行监测,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防止病案资料因环境因素受损。
3.人员培训教育
-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安全知识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保密意识,防止因人为因素导致病案资料丢失、泄露等问题。
4.风险评估与排查
-定期对病案室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排查潜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注外部环境变化,如自然灾害预警、社会治安状况等,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二)预警机制
1.信息收集
-建立信息收集渠道,包括工作人员日常巡查、设备运行监测、外部信息通报等,及时收集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信息。
-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判断其潜在风险程度。
2.预警发布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当可能发生突发事件时,由应急指挥小组组长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事件类型、可能影响范围、预警级别、应采取的防范措施等内容。
3.预警行动
-各岗位工作人员接到预警信息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加强巡查、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整理病案资料等。
-应急指挥小组密切关注事件发展态势,根据需要调整预警级别和防范措施。
四、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一)火灾
1.报警与初期扑救
-一旦发现火灾,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并向应急指挥小组报告。
-同时,迅速使用附近的灭火器材进行初期扑救,尽可能控制火势蔓延。
2.人员疏散
-应急指挥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疏散预案,组织工作人员和患者有序疏散。
-疏散过程中,要确保人员安全,引导患者通过安全通道撤离到指定安全区域。
-安排专人负责清点疏散人数,确保无人员被困。
3.病案资料保护
-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优先转移重要的病案资料。
-对于无法及时转移的病案资料,应采取覆盖、密封等措施,防止被火烧毁或水浸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