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临床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pdf
文件大小:1.21 M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45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临床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皮肤撕脱伤在全身均有可能发生,其开放性皮肤撕脱伤占比高达

79.78%~96.08%,下肢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接近50%的下肢皮肤撕脱

伤可能合并骨折,且最常见的骨折部位为胫骨和腓骨。由于小腿皮肤软组

织移动性小、血供较少,若外力使皮肤和皮下组织从深层肌肉和筋膜上撕

脱或剥离,造成皮肤和软组织的缺损甚至骨外露,通常难以通过简单方式

实现创面愈合,处理尤为棘手。当撕脱面积较大、周围血供的代偿不足以

供养撕脱组织时,撕脱皮肤和组织会发生缺血性坏死,造成撕脱皮肤的原

发性损伤。撕脱伤的继发性损伤则是指撕脱皮肤早期存在血液循环,但随

着时间推移逐渐发生坏死,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钙超载、活性氧增加、炎症

反应失衡、局部血管微血栓形成等机制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或者与撕

脱皮瓣的静脉回流障碍有关。这两种损伤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坏死极易引起

小腿的骨外露甚至感染,增加小腿皮肤撕脱伤的治疗难度。在开放性小腿

皮肤撕脱伤的诊疗过程,临床医师容易出现对组织活力判断不准确、治

疗方式选择不当等问题,发生小腿皮肤坏死、骨外露等并发症风险较高,

加之小腿软组织重建难度较大,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开放性小腿皮肤

撕脱伤目前尚缺乏相关的诊断和治疗规范。鉴于此,华医学会创伤学分

会和国医师协会显微外科医师分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基于循证医学证

据,制订《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

“本指南”),就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的诊断、治疗及术后康复提出16

条推荐意见,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临床问题1: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的诊断

推荐意见1:对于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了解外伤史和详细体检是重要

的诊断手段(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2:对撕脱皮肤进行详细体检是目

前评估组织血供和活力最主要的方法,例如对于不完全撕脱皮肤,术前、

术需仔细检查皮瓣远端的渗血情况、颜色、皮温,以及进行毛细血管充

盈试验等(推荐强度:弱)。

临床问题2: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的治疗

推荐意见3:患者入院后应全面评估其全身情况,首先积极防治休克、创

面局部止血包扎、优先处理危及生命的损伤,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进一步

处理小腿撕脱伤(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4: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应早

期积极对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推荐强度:强)。推

荐意见5:针对I型、II型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在彻底清创后,若未

出现骨骼、肌腱外露,可尝试将撕脱皮肤去脂打薄、原位回植,对皮肤软

组织缺损进行I期修复(推荐强度:弱)。推荐意见6:对于较大面积的I

型、口型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若为不完全性皮瓣型撕脱,可根据皮瓣

的血供情况,将其制成皮片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皮瓣联合体进行原位回植

(推荐强度:弱)。推荐意见7:对于逆行撕脱的I型、II型开放性小腿皮

肤撕脱伤,通过吻合断裂的皮下静脉联合皮肤回植的方式,可能会有助于

撕脱皮肤的成活及术后功能恢复(推荐强度:弱)。推荐意见8:无法实现

I期皮肤软组织覆盖的I型、II型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在I期清创后,

后期可根据创面软组织情况进行游离植皮(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9:

清创后有肌腱、骨骼外露的部分II型、m型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可采

用皮瓣移位修复软组织(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io:对于I型、II型

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若I期清创术后小腿有小范围皮肤缺损,人工真

皮覆盖治疗有助于创面的II期修复(推荐强度:弱)。推荐意见11:合并

主干血管损伤的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部分II型及部分m型),应及时

行早期修复,并保证有良好的软组织覆盖血管(推荐强度:强)。推荐意

见12:合并骨折的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m型),需早期固定骨折,且

固定方式取决于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骨折位置和类型及软组织损伤的程

度(推荐强度:强)。推荐意见13:开放性小腿皮肤撕脱伤治疗过程需

结合不同阶段对患者的疼痛评估,合理采用程序化镇痛方案(推荐强度:

强)。推荐意见14:应尽早使用抗菌药物预防伤口感染,并进行微生物检

测,若合并感染则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推荐强度:强)。推荐

意见15:可酌情使用血管扩张药物和抗凝药物,从而改善微循环及预防

深静脉血栓形成(推荐强度:弱)。推荐意见16:术后可根据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