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设备运行维护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和生产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特制定本考核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相关设施的运行维护考核管理。
3.考核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确保考核结果真实、客观、准确。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既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又有综合的定性评价。
-激励与约束并重原则,通过考核促进设备维护人员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设备运行维护水平。
二、考核组织机构
1.成立设备运行维护考核小组
-组长:由公司主管设备的副总经理担任。
-成员: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质量部门负责人、维修班组长等。
2.考核小组职责
-制定和修订设备运行维护考核办法。
-组织实施设备运行维护考核工作,定期对设备运行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审核考核结果,对考核中出现的争议进行裁决。
-根据考核结果提出奖惩意见,报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三、考核内容与标准
1.设备运行指标考核
-设备完好率
-考核标准:设备完好率应不低于[X]%。计算公式为: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设备总台数×100%。
-考核办法:每月末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定完好设备台数和设备总台数,计算设备完好率。
-设备故障率
-考核标准:设备故障率应控制在[X]%以内。计算公式为:设备故障率=故障停机时间/设备运行时间×100%。
-考核办法:以设备运行记录和维修记录为依据,统计每月设备故障停机时间和设备运行时间,计算设备故障率。
-设备利用率
-考核标准:设备利用率应达到[X]%以上。计算公式为:设备利用率=实际生产时间/设备可利用时间×100%。
-考核办法:根据生产计划和设备运行记录,统计设备实际生产时间和设备可利用时间,计算设备利用率。
2.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考核
-日常维护保养
-考核标准:设备维护人员应按照设备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手册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紧固、检查等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考核办法:通过现场检查、查阅维护保养记录等方式,对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进行考核。发现未按要求进行维护保养的,每次扣[X]分。
-一级保养
-考核标准:设备每运行[X]小时或[X]个月,应进行一次一级保养。一级保养工作应包括设备的局部解体检查和清洗、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等。
-考核办法:检查一级保养计划执行情况,查看一级保养记录。未按时进行一级保养的,每次扣[X]分;一级保养工作不完整、不规范的,每次扣[X]分。
-二级保养
-考核标准:设备每运行[X]小时或[X]年,应进行一次二级保养。二级保养工作应包括设备的全面解体检查和清洗、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检查和调整设备的精度、电气系统等。
-考核办法:检查二级保养计划执行情况,查阅二级保养记录和设备维修档案。未按时进行二级保养的,每次扣[X]分;二级保养工作未达到要求的,每次扣[X]分。
3.设备维修工作考核
-维修及时性
-考核标准:设备发生故障后,维修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现场进行维修。一般故障应在[X]小时内修复,重大故障应在[X]小时内采取有效的临时措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在[X]小时内恢复设备正常运行。
-考核办法:根据设备故障报修记录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时间、维修完成时间进行考核。未按时到达现场的,每次扣[X]分;未按时完成维修的,每次扣[X]分。因维修不及时导致生产延误的,根据影响程度加倍扣分。
-维修质量
-考核标准:设备维修后应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能够正常运行,故障率明显降低。维修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签字确认。
-考核办法: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维修后的设备进行验收,对维修质量不符合要求的,责令维修人员重新维修,直至合格。维修质量不合格的,每次扣[X]分;因维修质量问题导致设备再次故障的,加倍扣分。
-维修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