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办公设备等的维修管理。
3.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和预算。
-组织设备维修的技术鉴定和验收工作。
-建立设备维修档案,跟踪设备维修情况。
-使用部门
-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上报。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提供必要的协助。
-维修部门
-负责按照维修计划和要求进行设备维修工作。
-对维修过程中发现的设备问题及时反馈给设备管理部门。
-保证维修质量,按时完成维修任务。
-采购部门
-根据设备维修需要,及时采购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
-确保采购的零部件和材料符合质量要求。
二、设备维修计划管理
1.维修计划的分类
-年度维修计划
每年末,设备管理部门根据设备的运行状况、使用寿命、维修历史等因素,制定下一年度的设备维修计划。年度维修计划应涵盖公司内所有主要设备,明确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责任人等。
-月度维修计划
每月初,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年度维修计划和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编制月度维修计划。月度维修计划是年度维修计划的细化和分解,应具体到每台设备的维修项目、维修时间和维修人员安排。
-临时维修计划
设备使用部门在日常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现设备故障或隐患,应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上报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根据故障的紧急程度和影响程度,制定临时维修计划,并安排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2.维修计划的制定流程
-设备使用部门提出申请
设备使用部门的操作人员或维护人员在发现设备故障或隐患后,应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详细描述设备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影响程度等信息,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评估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设备维修申请表》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故障原因分析、维修难度评估、维修时间估算、维修费用预算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制定维修计划以及维修计划的类型(年度、月度或临时)。
-维修计划编制
对于需要制定维修计划的设备故障,设备管理部门按照相应的计划编制要求,制定维修计划。维修计划应明确维修项目、维修时间、维修人员、维修所需的零部件和材料等信息。在编制维修计划时,应充分考虑设备的运行状况和生产经营的需求,合理安排维修时间,尽量减少对生产的影响。
-维修计划审批
维修计划编制完成后,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生产部门负责人和公司主管领导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的维修计划方可实施。
3.维修计划的调整
在维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调整维修计划,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填写《设备维修计划调整申请表》,说明调整原因、调整内容等,并按照原审批流程进行审批。经审批同意后,方可对维修计划进行调整。
三、设备维修申请与审批
1.维修申请的提出
设备使用部门在发现设备故障或隐患后,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表》。申请表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编号、故障现象、发生时间、影响程度、申请维修时间等内容。如设备故障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对生产造成重大影响,应在申请表中注明紧急情况。
2.维修申请的审批流程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初审
设备使用部门负责人收到《设备维修申请表》后,对申请内容进行初审。初审主要审核设备故障描述是否清晰、申请维修时间是否合理、对生产的影响程度等。初审通过后,在申请表上签字并提交给设备管理部门。
-设备管理部门评估与审核
设备管理部门收到《设备维修申请表》后,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设备故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包括故障原因分析、维修难度评估、维修时间估算、维修费用预算等。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需要维修以及维修的必要性。如评估通过,设备管理部门负责人在申请表上签字并提交给生产部门负责人。
-生产部门负责人审批
生产部门负责人收到《设备维修申请表》后,结合生产计划和设备维修对生产的影响程度,进行审批。如维修申请对生产影响较小,且不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生产部门负责人在申请表上签字同意维修;如维修申请对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