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设备点检保养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40.01 KB
总页数:1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5.02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修成本,特制定本设备点检保养管理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及办公设备的点检保养管理。

3.职责分工

-设备管理部门

-负责制定设备点检保养计划、标准和流程。

-监督检查设备点检保养工作的执行情况。

-组织设备维修技术培训,提高维修人员技能水平。

-使用部门

-负责本部门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

-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设备故障信息。

-配合设备管理部门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

-维修部门

-负责对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对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做好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分析设备故障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二、设备点检管理

1.点检分类

-日常点检:由设备操作人员每天对设备进行的简单检查,主要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外观、润滑、紧固等情况。

-定期点检:由维修人员或专业点检人员按照规定的周期对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主要检查设备的性能、精度、磨损情况等。

-专项点检:针对设备的特定部位或项目进行的不定期检查,如设备的关键零部件、电气系统、液压系统等。

2.点检内容

-设备运行状况:检查设备的运行声音、振动、温度、压力等是否正常。

-设备外观:检查设备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变形、腐蚀等情况。

-设备润滑:检查设备的润滑部位是否缺油、漏油,润滑油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设备紧固:检查设备的连接部位是否松动,螺栓、螺母等是否拧紧。

-设备安全装置:检查设备的安全装置是否齐全、有效,如防护栏、警示标志、联锁装置等。

-设备精度:检查设备的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等是否符合要求。

3.点检方法

-感官检查:通过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等方法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外观。

-仪器检测:使用检测仪器对设备的性能、精度、磨损情况等进行检测。

-功能测试:对设备的各项功能进行测试,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4.点检记录

-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点检标准和流程,认真填写日常点检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点检时间、设备名称、点检部位、点检内容、点检结果等。

-维修人员或专业点检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周期填写定期点检记录,记录内容应包括点检时间、设备名称、点检部位、点检内容、点检结果、维修建议等。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点检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三、设备保养管理

1.保养分类

-一级保养:以设备操作人员为主,维修人员为辅,对设备进行局部解体检查和清洗,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检查和调整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等,对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

-二级保养:以维修人员为主,操作人员参加,对设备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清洗,修复或更换磨损的零部件,检查和调整设备的精度、性能,对电气系统、液压系统、润滑系统等进行全面的保养。

-三级保养:以设备管理部门为主,组织维修人员、操作人员等对设备进行全面的保养,包括设备的精度调整、性能优化、技术改造等。

2.保养内容

-设备清洁: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清洁,清除设备表面的油污、灰尘、杂物等。

-设备润滑:对设备的润滑部位进行清洗、换油,检查和调整润滑系统,确保设备润滑良好。

-设备紧固:对设备的连接部位进行检查和紧固,确保设备连接牢固。

-设备调整:对设备的各部位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设备的精度、性能符合要求。

-设备防腐:对设备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防止设备生锈、腐蚀。

-设备电气系统保养:对设备的电气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电气系统正常运行。

-设备液压系统保养:对设备的液压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液压系统正常运行。

-设备润滑系统保养:对设备的润滑系统进行检查、维护,确保润滑系统正常运行。

3.保养周期

-一级保养:每月进行一次,每次保养时间为[X]小时。

-二级保养:每季度进行一次,每次保养时间为[X]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