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军神的含义。
2.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体会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
-学习通过人物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2.难点
感悟刘伯承坚忍不拔的精神,理解军神的深刻内涵。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战争年代,有许多英雄人物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了不起的英雄,他就是刘伯承。(板书:军神)
2.提问引导
师:看到军神这个词,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生2:军神都有哪些表现?
师: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出示生字词:重庆、诊所、年龄、土匪、绷带、惊疑、审视、麻醉剂、施行、崭新、由衷、堪称、一声不吭
-指名认读,正音。
-运用多种方式理解词语意思,如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反义词、结合生活实际等。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生:课文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到一家外国诊所做眼部手术,拒绝使用麻醉剂,忍受巨大疼痛,手术过程中一声不吭,表现出钢铁般意志,沃克医生称他为军神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军神
1.学习第1-10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沃克医生是怎样的一个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学生交流回答
-出示句子: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
-引导学生抓住愣住惊疑等词语,体会沃克医生看到刘伯承伤势时的惊讶。
-师: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愣住?他看到了怎样的伤势?
-生:因为刘伯承伤势严重,右眼眼珠被摘除,眼窝深陷,鼻梁歪成了三角形。
-指导朗读,读出沃克医生的惊讶。
2.学习第11-15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沃克医生和刘伯承的对话。
-思考:从对话中,你能感受到刘伯承怎样的品质?
-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句子: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引导学生抓住平静一词,体会刘伯承的从容镇定。
-师:刘伯承为什么担心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这体现了他怎样的想法?
-生:因为他今后需要一个清醒的大脑指挥战斗,体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责任感。
-指导朗读,读出刘伯承的坚定。
3.学习第16-23自然段
-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刘伯承动作、神态的句子。
-出示句子: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引导学生抓住一声不吭紧紧抓住青筋暴起汗如雨下抓破等词语,体会刘伯承忍受的巨大痛苦。
-师: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刘伯承?
-生:看到了一个坚强无比、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刘伯承。
-指导朗读,读出紧张、痛苦的感觉。
4.学习第24-26自然段
-朗读沃克医生的话。
-思考: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
-学生交流回答
-师总结:刘伯承在手术过程中,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却一声不吭,这种钢铁般的意志让沃克医生敬佩不已,所以称他为军神。
(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
1.总结写法
师:作者是如何把刘伯承的形象写得如此生动感人的?
生:通过对刘伯承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以及沃克医生的衬托,突出了刘伯承的品质。
师:对,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表现人物特点。
2.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像刘伯承一样具有坚强意志的英雄人物?
-学生交流分享
-如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
-布置课后作业:选择一个你熟悉的英雄人物,运用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