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租赁管理办法试行稿.docx
文件大小:38.92 KB
总页数: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2.5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公司租赁业务管理,规范租赁行为,保障公司及租赁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特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涉及租赁活动的资产,包括但不限于房屋、设备、车辆等各类有形资产。

3.原则

租赁业务应遵循合法合规、平等自愿、诚实守信、效益优先的原则。

二、租赁业务流程

1.租赁需求提出

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提前向公司租赁管理部门提交租赁需求申请,详细说明租赁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租赁期限、用途等信息。

2.需求审核

租赁管理部门收到申请后,对租赁需求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是否符合公司业务发展规划、是否有更经济有效的替代方案等。审核通过后,报公司领导审批。

3.租赁市场调研

经审批同意租赁后,租赁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租赁市场调研。通过多种渠道收集租赁信息,了解市场价格水平、租赁条件、供应商情况等,为租赁决策提供依据。

4.供应商选择与洽谈

根据调研结果,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洽谈。在洽谈过程中,明确租赁价格、租赁期限、租金支付方式、维修保养责任、违约责任等条款,并形成租赁意向书。

5.合同签订

租赁意向书经双方确认无误后,起草租赁合同。租赁合同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公平合理。租赁合同经公司法律部门审核通过后,由公司授权代表与供应商签订。

6.租赁资产交付与验收

合同签订后,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间和要求交付租赁资产。租赁管理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租赁资产进行验收,验收内容包括资产的数量、质量、规格、性能等。验收合格后,办理资产交接手续。

7.租金支付与管理

财务部门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租金支付方式和时间,及时支付租金。同时,建立租金支付台账,对租金支付情况进行跟踪和管理,确保租金支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8.租赁资产使用与维护

租赁资产交付使用后,使用部门负责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用途合理使用租赁资产,并做好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如发现租赁资产出现故障或损坏,应及时通知租赁管理部门,由租赁管理部门协调供应商进行维修。

9.租赁期满管理

租赁期满前,租赁管理部门应提前通知使用部门和供应商。使用部门应在租赁期满前清理租赁资产,并将租赁资产归还供应商。如需要续租,租赁管理部门应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流程重新办理租赁手续。

三、租赁资产定价

1.定价原则

租赁资产定价应参考市场同类资产的租赁价格水平,结合租赁资产的实际情况,遵循公平、公正、合理的原则。

2.定价方法

-市场比较法:通过收集市场上同类租赁资产的租金价格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租赁资产的租金价格。

-收益法:对于能够产生收益的租赁资产,根据租赁资产的预期收益和市场平均收益率,确定租赁资产的租金价格。

-成本法:根据租赁资产的购置成本、折旧、维修保养费用等,考虑合理的利润空间,确定租赁资产的租金价格。

3.价格调整

租赁期间,如市场租赁价格发生较大变化或租赁资产的使用情况、市场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租赁管理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租金价格调整建议,经公司领导审批后与供应商协商调整租金价格,并签订补充协议。

四、租赁风险管理

1.风险识别与评估

租赁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租赁业务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估,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法律风险等,并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

2.风险应对措施

针对识别出的风险,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市场风险: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租赁策略,避免因市场价格波动导致租金损失。

-信用风险:在选择供应商时,对供应商的信用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估,要求供应商提供必要的担保或保证金。加强租金支付管理,及时跟踪供应商的经营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法律风险:加强租赁合同管理,确保合同条款合法合规。在合同签订前,由公司法律部门对合同进行审核,防范法律风险。定期组织租赁业务相关人员进行法律培训,提高法律意识。

3.风险监控与预警

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租赁业务风险进行实时监控。设定风险预警指标,如租金逾期率、供应商违约率等,当风险指标达到预警值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租赁档案管理

1.档案内容

租赁档案应包括租赁需求申请、租赁市场调研资料、租赁意向书、租赁合同、租赁资产交付与验收记录、租金支付凭证、维修保养记录等相关资料。

2.档案整理与归档

租赁业务完成后,租赁管理部门负责对租赁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