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科室成本管理制度.docx
文件大小:41.22 K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4
总字数:约4.76千字
文档摘要

?一、总则

(一)目的

为加强科室成本管理,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科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医院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职能科室等。

(三)基本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的医疗服务效益,实现成本与效益的最佳平衡。

2.全面管理原则

涵盖科室运营的全过程,包括成本的预测、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环节,实行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管理。

3.目标责任制原则

明确科室成本管理目标,将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岗位和个人,建立健全责任考核体系。

4.动态管理原则

根据医院运营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成本管理策略和方法,确保成本管理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二、成本管理组织与职责

(一)成本管理领导小组

成立以医院院长为组长,财务、医务、护理、信息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成本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科室成本管理政策、目标和制度,审批科室成本预算,协调解决成本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成本管理办公室

成本管理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负责成本管理的日常工作。具体职责包括:制定成本核算方案和流程,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编制成本报表,分析成本数据,提出成本控制建议,定期向成本管理领导小组汇报工作等。

(三)科室成本管理小组

各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护士长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科室成本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成本管理的具体实施,落实成本控制措施,组织本科室人员开展成本管理培训,定期分析本科室成本情况并向医院成本管理办公室报告。

三、成本核算

(一)成本核算对象

以科室为基本核算对象,根据管理需要,可进一步细分至医疗项目、病种、诊次、床日等。

(二)成本核算周期

原则上按自然月进行成本核算,遇特殊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三)成本分类

1.直接成本

直接计入科室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

2.间接成本

不能直接计入科室成本,需按照一定方法分摊至科室的费用,如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和后勤部门的费用等。

(四)成本核算方法

1.完全成本法

将医院所有成本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全部分配到各科室,形成科室完全成本。

2.作业成本法

以作业为基础,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病人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条件允许时,可逐步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五)成本核算流程

1.数据收集

财务部门及相关科室按照成本核算要求,收集各类成本数据,包括人员考勤记录、物资领用记录、设备使用记录、费用报销凭证等。

2.成本分类与归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各项成本按照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类别进行归集。

3.间接成本分摊

采用合理的方法将间接成本分摊至各科室。常用的分摊方法有:按人员比例分摊、按面积分摊、按收入比例分摊等。

4.成本计算与报表编制

根据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各科室的直接成本和分摊后的间接成本,编制科室成本报表,包括科室总成本、单位成本等。

四、成本预算

(一)预算编制原则

1.以收定支原则

根据科室业务收入情况,合理安排成本支出,确保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零基预算原则

在编制预算时,不考虑以往的预算情况,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评估各项成本费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3.全面性原则

涵盖科室所有成本项目,包括人员经费、业务费用、设备购置与维护费用、办公费用等,确保预算的完整性。

(二)预算编制流程

1.预算准备阶段

医院成本管理办公室下达预算编制通知,明确预算编制的要求、范围、时间等。各科室收集相关资料,对本科室下一年度的业务开展计划、人员变动情况、设备购置计划等进行分析预测。

2.预算草案编制阶段

各科室根据预算编制原则和收集到的资料,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编制本科室成本预算草案,详细列出各项成本费用的预算金额及计算依据。

3.预算审核与汇总阶段

成本管理办公室对各科室上报的预算草案进行审核,检查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完整性。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室沟通调整。审核通过后,将各科室预算进行汇总,形成医院成本预算草案。

4.预算审批阶段

医院成本管理领导小组对成本预算草案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正式下达各科室年度成本预算指标。

(三)预算执行与调整

1.预算执行

各科室严格按照下达的成本预算指标控制成本支出,确保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