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目的
为加强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管理,保障检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在各类现场进行检测活动时的安全管理。
3.依据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安全管理职责
1.检测部门负责人
-全面负责现场检测工作的安全管理,是现场检测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组织制定和实施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
-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组织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
-负责现场检测安全事故的报告和处理。
2.检测人员
-严格遵守现场检测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协助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负责,不冒险作业。
3.安全管理人员
-负责现场检测安全管理的日常工作。
-监督检查检测人员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情况。
-对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和维护。
-参与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三、现场检测前的安全准备
1.检测方案制定
-在制定检测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明确检测现场的安全风险,并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2.人员培训
-对参与现场检测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
-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安全防护用品配备
-根据检测现场的特点和要求,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确保安全防护用品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4.安全设施检查
-对检测现场的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如消防设施、电气设备、通风设备等,确保其完好有效。
-检查现场的安全通道是否畅通,安全警示标志是否齐全。
5.与相关方沟通协调
-与检测现场的业主、施工单位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协调,了解现场的安全状况和注意事项。
-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四、现场检测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1.检测操作规范
-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检测操作,不得违规作业。
-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周围环境,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2.安全防护用品使用
-检测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安全防护用品,不得擅自拆除或停用。
-如发现安全防护用品损坏或失效,应及时更换。
3.现场安全警示
-在检测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作业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对危险区域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设置围栏、警示灯等。
4.电气安全
-检测现场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安全要求,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维修和管理。
-检测人员不得擅自接拉电线、使用不合格的电气设备。
-对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绝缘性能良好,接地可靠。
5.消防安全
-检测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器材,如灭火器、消火栓等。
-检测人员应熟悉消防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基本的灭火技能。
-不得在检测现场吸烟和使用明火,如需动火作业,应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并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6.化学安全
-对涉及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的检测,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储存、使用和管理。
-检测人员应了解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和危害,正确佩戴防护用品,防止发生中毒、灼伤等事故。
-对废弃的化学试剂和危险化学品,应按照规定进行妥善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7.高处作业安全
-进行高处作业时,应搭设牢固可靠的脚手架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护措施。
-高处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高挂低用。
-高处作业现场应设置专人进行监护,严禁上下抛掷工具和材料。
8.有限空间作业安全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评估,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有限空间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