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目的
本规范旨在加强浙江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保护国家和人民财产安全,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浙江省行政区域内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装修和拆除等施工活动,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规范引用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如《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等。这些引用文件确保了本规范在安全管理要求上与国家和行业的整体框架相协调,同时也为具体安全措施的实施提供了详细的技术依据。
(三)术语和定义
对规范中涉及的重要术语和定义进行了明确,如建筑施工安全指在建筑施工活动中,为避免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等。清晰的术语定义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执行规范内容。
二、施工安全管理基本要求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
1.建立健全责任制体系
施工企业应建立从企业主要负责人到项目负责人、班组长、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是项目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人。
2.责任考核与追究
对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对未履行安全职责导致安全事故的,依法依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安全管理制度
1.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包括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应明确管理流程、工作要求和考核标准。
2.制度执行与更新
确保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执行,定期对制度的适用性进行评估,根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变化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完善制度。
(三)安全管理目标
1.目标设定
施工企业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年度及项目安全管理目标,如杜绝死亡事故、减少重伤事故、降低轻伤事故频率等。
2.目标分解与实施
将安全管理目标分解到各部门、各岗位,并制定相应的实施计划和措施,确保目标得以实现。
(四)安全投入
1.投入保障
施工企业应保证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安全生产费用应专款专用,用于改善施工安全条件、购置安全设备设施、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等。
2.投入监督
建立安全投入监督机制,定期对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确保费用合理使用。
三、施工前期安全管理
(一)工程建设程序
1.依法依规履行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包括项目立项、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等手续。未经许可不得擅自开工建设。
2.建设单位安全责任
建设单位应向施工单位提供施工现场及毗邻区域内地下管线资料、气象和水文观测资料等,并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在编制工程概算时,应确定建设工程安全作业环境及安全施工措施所需费用。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专项施工方案
1.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方法、施工机械、周边环境和施工季节等因素,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
2.专项施工方案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专项施工方案应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还应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三)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1.合理规划布置
施工现场应根据施工流程和安全要求,合理规划布置材料堆放区、机械设备停放区、加工区、办公区、生活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安全距离,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
2.临时设施设置
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应符合《施工现场临时建筑物技术规范》(JGJ/T188)的要求,确保结构安全和防火、防风、防雨等性能。施工现场应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围挡高度应符合规定。
四、施工过程安全管理
(一)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1.培训计划与实施
施工单位应制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对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新入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