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具体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详细地点]
3.防腐部位:[明确具体的防腐部位,如罐体、管道等]
4.工程规模:[描述防腐工程的面积、体积等相关规模数据]
二、编制依据
1.《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
2.《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
3.《玻璃鳞片衬里施工技术条件》(HG/T2640)
4.设计文件及相关技术要求
三、施工准备
1.材料准备
-玻璃鳞片胶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优质产品,检查其质量证明文件,确保各项性能指标合格。
-引发剂:根据玻璃鳞片胶泥的要求,选用合适的引发剂,并严格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配制。
-促进剂:同样选用符合要求的促进剂,准确控制添加量。
-其他辅助材料:如稀释剂、表面处理剂等,确保质量可靠。
-材料检验:对所有材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检验项目包括外观、粘度、固化时间、硬度等。
2.人员准备
-施工人员资质: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防腐施工经验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质证书。
-人员配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要求,合理配备施工人员,包括施工班长、操作工、质量检验员等。
3.设备及工具准备
-搅拌设备:选用合适的搅拌机,确保能够均匀搅拌玻璃鳞片胶泥。
-喷涂设备:如空气喷涂机、无气喷涂机等,根据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设备,并进行调试和维护。
-其他工具:如刷子、辊子、刮刀等,确保工具完好无损且满足施工要求。
4.施工现场准备
-场地清理:清除施工区域内的杂物、油污、灰尘等,确保施工表面清洁。
-基层处理:对防腐基层进行打磨、除锈、脱脂等处理,使其达到规定的表面粗糙度和清洁度要求。
-施工环境条件:施工环境温度应符合玻璃鳞片胶泥的施工要求,一般宜在[具体温度范围]内进行施工。相对湿度不宜大于[具体湿度数值]。施工现场应通风良好,避免在雨、雪、大风天气下施工。
四、施工工艺
1.基层表面处理
-打磨:使用砂纸或砂轮对基层表面进行打磨,去除表面的氧化皮、铁锈、毛刺等,使表面平整光滑。
-除锈:采用喷砂或抛丸等方法进行除锈,使基层表面达到Sa2.5级除锈标准,即钢材表面应无可见的油脂、污垢、氧化皮、铁锈和油漆涂层等附着物,任何残留的痕迹应仅是点状或条纹状的轻微色斑。
-脱脂:用有机溶剂对基层表面进行脱脂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确保基层表面清洁。
2.玻璃鳞片胶泥配制
-配料:按照设计要求的比例,将玻璃鳞片胶泥、引发剂、促进剂等材料准确称量后倒入搅拌容器中。
-搅拌:使用搅拌机进行充分搅拌,搅拌时间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一般不少于[具体搅拌时间],确保材料混合均匀。
3.玻璃鳞片胶泥涂抹
-涂抹方式:根据施工部位和要求,可采用喷涂、刷涂或辊涂等方式进行玻璃鳞片胶泥的涂抹。
-厚度控制:采用分层涂抹的方法,每层涂抹厚度不宜超过[具体厚度数值],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涂抹过程中应注意涂抹均匀,避免出现漏涂、流挂等现象。
-层间间隔:每层玻璃鳞片胶泥涂抹后,应根据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控制层间间隔时间,待前一层胶泥固化后再进行下一层涂抹。
4.玻璃鳞片胶泥固化
-固化条件:玻璃鳞片胶泥的固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条件。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控制施工环境温度和固化时间,确保胶泥充分固化。
-固化检查:在固化过程中,可通过检查胶泥表面的硬度、色泽等方法判断其固化程度。如发现固化不良的部位,应及时进行处理。
5.质量检验
-外观检查:施工完成后,对玻璃鳞片防腐层的外观进行检查,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气泡、裂纹、流挂等缺陷。
-厚度检测:采用磁性测厚仪或超声波测厚仪等工具对防腐层厚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
-附着力检测:通过划格试验或拉开法等方法检测防腐层与基层之间的附着力,附着力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质量保证措施
1.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有效运行。
-制定质量计划,明确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检验标准,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原材料质量控制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