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沛国人。善诗歌,其诗大都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三曹”
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名篇,选自《乐府诗集》,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
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汉末年·曹操齐读课文
标注拼音熟读字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jiédànsǒngzhìxiāosèzāi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标记注解掌握大意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登上,有游览的意思水波摇动的样子。高高地挺立。通“苍”,青绿色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树叶被秋风吹的声音。汹涌澎湃的波浪。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如同,好像是银河,天河并列句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非常极点思想情感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我很幸运,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整体赏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碣石:碣石山沧海:青绿色的渤海地点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水(动)—山岛(静)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静)—洪波(动)彰显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静态和动态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
实景东临,以观。何澹澹,竦峙。丛生,丰茂。萧瑟,涌起。碣石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作者想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情感分析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说明这是乐府唱过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意境
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整体感知提问问题
全文以哪个字开展的?水澹澹洪波涌起秋风萧瑟百草丰茂树木丛生星汉若出其里山岛竦峙日月若出其中虚景观
诗人描写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物,哪些是想象之物?景物:碣石沧海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实物想象之物
回顾全诗并朗诵
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