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变化的影长
课型
新授课?章/单元复习课口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口学科实践活动课口其他口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转动的地球》第3课。本课从生活现象出发观察一天中气温和物体影长的变化,引导学生通过示意图等方法将物体影长与阳光照射的角度联系起来,猜测其中可能存在的关系。之后设计实验研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最后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得出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之间关系的结论,并利用实验结论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2.学习者分析
在上节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猜想假设、模拟实验、收集资料等方式,明白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上海会比拉萨先看到日出。同时明白了地球和太阳的关系,为今天理解影子的变化与光线照射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知道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了一天中物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气温的变化;知道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科学思维:能用折线图等方式处理信息表述探究结果。
探究实践:能通过实验探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并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态度责任:乐于合作探究,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的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难点:用折线图等方式处理信息,表达探究结果。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指标
表现程度
自评
互评
师评
☆☆☆
☆☆
☆
观察上午、中午、下午的物体
影长和气温的变化
能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说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提出假设。
能
基本能
不能
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通过设计实验,研究光线照射角度与温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能
基本能
不能
通过将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解释一天内气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
能
基本能
不能
能理解是阳光照射角度的变化引起了一天中物
能
基本能
不能
体影长的变化,也引起了气温的变化。
学习收获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活动中猜想假设
教师活动1
一、视频导入
1.课件播放导入视频
2.揭示主题
师:你关注过影子的长短变化吗?一天中影子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一起要探讨的主题就是“变化的影长”
课件板书:变化的影长
二、活动
师:观察上午、中午、下午的物体影长和气温的变化。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说说自己的理解和困惑。
提示:测量影长时,要先固定一个测量的物体,比如说大树;注意测量时,物体要与地面垂直,不要倾斜;然后记录下上午、中午和下午影长的数值,取整数,精确到厘米。说说你的发现吧。
课件出示图片
根据图片说一说上午、中午、下午的物体影长变化。
师:这是一天中树的影长变化,那你知道一天当中,气温是如何变化的吗?
出示图片:
学生活动1
观看视频,初步感受影子不同时段的长短变化
了解本课主题
生:早上和傍晚阳光斜射过来,所以影子长,中午阳光几乎从头顶上直射过
来,所以影子很短!
生举手回答
生1:早上气温低,太阳升起后,气温
师:是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天当中,上午和下午气温低,中午气温高。这是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师引导:那如果我们把气温和影长放在一起比较,又会有什么发现呢?
(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三、猜想假设
师:我们的问题是一天中气温的变化也和物体的影长有关系吗?请大家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作出假设性解释。
师引导学生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师提示: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当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后面便产生了影。
影子是太阳光照形成的,所以影子的变化就代表了太阳的变化,同时也是光线的变化。
师:早上和傍晚,阳光都是斜的,这样的太阳光线叫作斜射,所以影子长;而中午的时候,太阳几乎就在头顶上,阳光会直直地照射下来,所以影子短,我们把这种太阳光线
叫作直射。课件出示
东西上方-南直射
东
西
斜射斜射
斜射
傍晚:东长中午:
傍晚:
东长
中午:
正北短
西长
师:分析了影子之后,现在你能理解一天中气温的变化和物体影长的关系了吗?
师解释:影长和气温都会受到太阳光线的影
逐渐升高,到了午后2点左右,气温是最高的,再往后,又慢慢变低。
响,虽然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但是随着太阳光线的变化,影长和气温都会跟着变
化,所以气温的变化和影长是有关系的。比如在我们的教室里,光线照射在黑板上时,同样的光线,斜射时照的面积大,而直射时照的面积小,所以我们会感到直射时更热。课件出示
师:影长本身并不会直接影响气温,但